【連網】(記者 趙芳)除塵、置辦年貨、貼對聯……春節前,市民的家務活不斷,年味彌漫在港城的大街小巷。年前還有個傳統習俗———“年蒸”,我國的民謠里就有“臘月廿八,蒸饃把面發”,家家戶戶開始準備主食過年。
那么,今年“年蒸”的氛圍如何?記者走訪發現,這兩天,大大小小的包子店師傅們忙個不停,深夜都在加工制作饅頭、包子。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市民尤其是年輕人為了省事,選擇在店里“私人定制”饅頭、包子。
為趕訂單 包子店24小時不休息
昨天上午,記者在海州區綠園路上的一家包子店看到,老板娘和工人們正忙著包包子,從拌餡、和面、發酵到搟皮……一系列流程在工作人員手中有條不紊地進行著。蒸爐上擺滿籠屜,陣陣熱氣夾雜著各種餡料的香氣撲面而來,特別誘人。
“這段時間是我們一年中最忙的,包子店24小時不休息,十幾個人一班,兩班人馬輪流包包子、蒸饅頭。”包子店老板娘錢女士說,自家店面雖然不大,但人氣很旺。
為保持饅頭的新鮮度,他們一般都是小年之后加班加點蒸饅頭、包子。從臘月廿六開始,每天需加工七八千個包子。臘月廿九之后,顧客預訂的饅頭陸續取完,她和工人們才能休息,準備自家過年的東西。
“包子店營業10多年了,每年忙完‘年蒸’,就可以開開心心回老家過年了。雖然最近每天都只能睡幾個小時,但看著一籠籠包子還是很高興。”錢女士笑著說。
私人定制 越來越受市民青睞
鮮肉包、雪菜肉包、三丁包、蘿卜肉包……記者相繼走訪市區綠園路、通灌北路、解放路、巨龍路上的幾家包子店了解到,春節之前每家店鋪都要準備包子、饅頭,且預訂量都很大,品種也很豐富。
“包子多是家常口味,從目前預訂的情況看,主要是鮮肉包、青菜香菇包、豆沙包、雪菜肉包、蘿卜肉包,市民少的會訂幾十個,多的則訂幾百個包子。”錢女士告訴記者,大多數包子每個1.5元,牛肉包、雪菜肉包稍貴一點,每個分別為3元、2元。
市民周女士最愛吃雪菜肉包,她家小區附近有一家包子店,包子口味很受周女士喜愛。昨天,她到包子店領走了為春節預訂的20個雪菜肉包和10個手工饅頭。
其實,如今像周女士這樣“定制”饅頭和包子的市民越來越多。
“市民有什么需求,我們都會按其要求做。有些市民還會定做‘仙桃’饅頭、‘魚形’饅頭,他們就是圖個喜慶。仙桃象征長壽,魚就是取年年有余的諧音。”巨龍路上的一家包子店老板介紹。
“私人定制”的花樣饅頭每個幾元到幾十元不等。由于花樣饅頭的制作工序比較復雜,價格比普通饅頭貴一些,但還是受到很多市民的喜愛。
代理“年蒸” 享受的不僅是美味
“年蒸”代表新年討個好兆頭,“年蒸”的起源是為了招財進寶,寓意蒸蒸日上,希望來年財源滾滾。而除了討個吉利外,人們更享受的是濃濃的年味。
記者采訪發現,很多顧客會選擇將自家做好的包子餡拿到包子店,顧客提供包子餡,包子店負責包。
“超市里有很多品牌的速凍包子,但速凍食品感覺吃不出年味兒。”昨天,在解放東路上,車阿姨拿著自己做的包子餡,送到附近的包子店代加工包子。
車阿姨表示,她家好多年沒蒸包子、饅頭了,今年她自己在家制作了6斤不同的餡料,請包子店代加工。“這樣吃得放心,也有忙年的樂趣。”
一家包子店老板告訴記者,近幾年,他們一直承擔著附近居民“年蒸”的“重任”,“我們這里‘代理’加工一個包子,收8毛錢的加工費,每年都有很多市民前來。”
“自己在家蒸包子、饅頭比較麻煩,包子店蒸的包子好看、口味也好。”車阿姨坦言,自家“年蒸”的忙碌已成了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