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記者 周瑩) 隨著天氣逐步暖和起來,很多市民開始走出家門,到戶外活動,而各大商業綜合體成為港城市民的新去處。在采訪中,記者發現越來越多的商家改變了過去單純打折促銷的手段,通過“家庭+”的方式正在帶動港城商家進入全家購物的新時代。
“家庭+”帶動熱鬧的周末經濟
2月23日,記者在通灌路采訪時,發現一家過去冷清的超市,如今正在火起來。“原本以為這家超市馬上就要關門了,沒曾想最近突然火起來了。”家住通灌路的張妍告訴記者,家門口原來有一家大型超市,因為缺乏餐飲等熱門的銷售渠道,生意一直不溫不火。然而隨著超市對區域經營業態調整,一個大型的教育機構落戶該超市,特別是一些兒童培訓品牌的入駐讓這家超市突然間紅火起來了。
“我是陪孫子到這兒練習溜冰的。”在這家超市一樓,記者遇到了正在等孫子的李阿姨。她告訴記者她家住在附近,過去很少到這邊來買東西。現在因為每天都要陪孫子在這兒練習溜冰,就順便到超市購買一些家里需要的東西。
聽了李阿姨的介紹,記者來到了這家超市的二樓采訪。據超市工作人員介紹,在幾個月前,這家超市內幾乎沒有什么購物的人,然而現在這里人變得多起來了。正在幫助顧客稱菜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幾個月生意比以前好多了。
在采訪中,記者發現經營這樣的“家庭+”的港城商業體不止一家。在一家商業廣場采訪時,記者發現,這里正在興建一所新的教育機構。相關負責人稱他們計劃在這里打造蘇北最大的商業廣場內的教育機構,滿足周邊市民需求。而隨著這樣的教育機構云集,他們也將吸引更多的家庭消費在廣場內釋放。
港城商家布局“家庭+”消費
在通灌路一家超市內,記者看到隨著超市引入教育培訓機構,這里的經營者也根據顧客情況進行貨品調整。“這里的菜比其他超市都要便宜。”正在選購蔬菜的李燕告訴記者,自己也是因為要等孩子,所以選擇在這里購物。
而在另一家商業廣場采訪時,這里雖然沒有空間布局教育,但是對于周末活動中的“家庭+”元素設計頗多。記者仔細地觀察了其兩個月的周末活動,以家庭為主題的活動特別多。而隨著一群群小朋友現場表演節目,跟隨著的家人也將帶動消費。在采訪中,記者發現很多在廣場內表演完的小朋友的父母一般都會帶著小朋友在這里吃個飯,犒勞一下孩子,而這也帶動了商家的周末經濟。
而在其他的商業綜合體內,這樣的商業營銷手段并不少見。業內人士表示,因為港城消費人群比較固定,為了拉動周末消費,港城商家調動“家庭消費”這個法寶帶動周末消費。
“家庭+”消費密切家庭關系
“我感覺這種全家一起去購物的模式還蠻好的。”在采訪中,記者聽到很多市民對這種周末家庭消費模式很認可。正在購物的王燕告訴記者,過去沒有商業綜合體,周末不知道到哪里玩。現在有了這些商業綜合體,全家人到這里玩,看看電影,也加深了家庭成員之間的感情。
媽媽品位決定周末家庭消費層次。一個商家相關負責人介紹,一般來說,周末消費的家庭人均消費在百元左右。而其中媽媽是消費的主力。她們不僅決定孩子購物和玩耍的品牌,還影響家庭消費層次,她們的消費理念決定了家庭周末消費的主要檔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