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記者 王懷詩 通訊員 王一平 王雅萱) “今天運氣真不錯,來了個把小時,已經釣到了1斤多鯽魚,水好魚兒也肥。”近日,在海州區西鹽河畔,正在垂釣的薔薇社區居民尤新春高興地說,這都得益于水環境的持續改善。
海州區地處淮河流域沂沭泗水系下游,共有大小干支河道20余條,境內還有6座水庫,8座塘壩,其中新沭河、烏龍河、魯蘭河等骨干河道占了14條。河流交錯縱橫,點多面廣線長,管理難度大,水質不良、河岸不綠、設施不全一度成為群眾揮之不去的痛。
“黑臭水體、偷排污水、傾倒垃圾、毀堤種植、網箱養魚……看似是水里的問題,但根子在岸上,歸根結底還是干部的思想不到位。”市委副書記、海州區委書記萬聞華說,必須打破“GPP崇拜”,夯實水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職”,嚴守“一方凈土”,確保河暢、水清、岸綠、景美。
為此,近年來海州區切實加強水資源保護,通過實施“河長制”、“河段長制”,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統籌推進水環境綜合治理。去年,海州區相關工作經驗被水利部印發推廣。
海州區農業農村局局長劉軍林介紹,從2017年開始,該區將保護生態環境納入各級黨委、政府的重要議事日程,并從健全制度工作入手,以治水為突破口,建立了區、鎮(街)、村(社區)黨政“一把手”共606名擔任三級河長、河段長管理體系,先后制定出臺了一系列治理方案,初步建立起水污染防治、環境治理、資源保護、生態修復和環境綜合執法六大機制,并細化河長履職、任務攻堅、項目實施、長效管理等八大任務,搭建了橫向到底,縱向到邊,上下一盤棋,共抓大保護的生態環境管理網絡。去年,僅河長、河段長就巡查發現問題239起,現場處理魯蘭河圍圩、亂占等非法行為211起,完成14條骨干河道沿線泵站排口治理135處,對大浦河、燒香河等2條臭水體進行集中整治,還投入3000萬元,完成136家規模養殖戶整治任務。
海州區環保局則圍繞打造生態河湖、樣板河道、清滅V類水體、黑臭水體等重點方面,全面提升河湖健康和管理水平。“2018年,我們先后開展黑臭水體整治、畜禽污染治理、‘小散亂污’企業清理、化工企業搬遷等‘263’專項行動,完成22家企業風險評估,新磷礦化、雙菱化工、德邦復合肥老廠區等化工企業通過關停驗收,完成8個污水排口截流整治和12個村莊生活污水管網建設,并投入近億元對41家重點企業揮發性有機物污染治理,完成涉農鎮街污水管網約30公里、園區污水管網40余公里。”海州區環保局局長卞劍介紹。
在加強環境保護工作中,海州區還創新開展單部門牽頭+多個部門聯合執法行動,全面開展“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由區級河長牽頭、區河長辦督導,成立單位配合,法院、信訪、紀檢監管部門參與監督,先后對骨干河道“三亂”進行綜合整治,其中市級和區級部門聯合執法13次,完成任務清單55項。在此基礎,該區還創新開展行政執法和刑事司法聯動,鑄造環保督察“鋼牙利齒”,重拳打擊環境違法行為,形成常態高壓和強大威懾。去年,區法院對馬某某等人跨地區轉移傾倒危險廢液污染環境案等案件被依法提起公訴,15名被告全部獲刑。
初春時節,薔薇河大堤芳草萋萋,霞光初照,湖面波光粼粼,不時有成群的野鴨、白鷺、鷓鴣等鳥類嬉戲。良好的生態環境使境內鳥類、水生植物明顯增加,大批觀光客紛至沓來,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也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