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記者 莊婷婷 通訊員 趙 興 王榮)昨日,記者從市疾控中心獲悉,據我市傳染病監測數據顯示,近幾年猩紅熱發病高峰一般在4~6月份。近期天氣轉暖,猩紅熱是重點關注的傳染病,托幼兒童及小學生需要注意預防。
猩紅熱又叫“爛喉痧”,為A組β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由于該病常表現為全身彌漫性猩紅色皮疹而得名。典型患者起病急驟,表現為突然發熱,伴頭痛、咽峽炎、惡心、嘔吐、咽痛、扁桃體紅腫等,發病12~36小時內自上而下出現皮疹,7天左右開始出現皮膚脫屑(90%病人有脫屑),大約2~4周脫完。部分患者可出現并發癥,如中耳炎、鼻竇炎、腦膜炎,還可能出現腎臟損害、心內膜炎或心肌炎等。
猩紅熱主要通過患者及隱性感染者打噴嚏等產生的呼吸道飛沫傳播,部分也會通過皮膚創傷或產婦產道傳播。雖然人群普遍易感,但發病人群主要為5~15歲兒童。所以,市疾控中心建議近期托幼兒童和小學生應避免或減少與患者接觸,盡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場所;注意個人和環境衛生,家庭、教室等要經常開窗通風;加強鍛煉,提高自身免疫力。
如果得了猩紅熱怎么辦?市疾控中心提醒廣大市民,需盡快去醫院接受治療,及早使用抗菌素足程足量治療。另外還需注意隔離治療、臥床休息、衣被要洗曬、餐具要消毒、生理鹽水漱口、易消化飲食等護理。
此外,市疾控中心提醒學校及托幼機構等重點場所,要注意加大重點人群的管理和監測,建立健全傳染病相關制度及應急預案;加強對幼托兒童和學生晨檢和健康觀察,及時發現病人,并做好消毒工作,防止疫情擴散;加強呼吸道傳染病的預防工作,做到定期開窗通風保持空氣流通;開展健康教育等預防措施,教育學生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平時應加強身體鍛煉,增強體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