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記者 肖婷婷 通訊員 張開虎) 3月11日清早,47歲的李志生早早起來在居住的帳篷里熬了點稀飯,和兒子李從恩吃過早飯后,便穿上紅馬甲,來到湖北省武漢市黃陂區輕紡輔料城,和當地的工作者一道參與疫情防控工作。這對父子,來自東海縣石榴街道楊圩村。
今年1月初,李志生、李從恩拉著一車水晶飾品奔赴武漢漢口輕紡輔料城參加年貨展銷會。誰知到了武漢沒多久,展會被叫停,緊接著新冠肺炎疫情暴發,武漢封城,父子倆守著一堆貨被困武漢。參展期間,為節約開支,父子倆就在輕紡輔料城前面的廣場上搭了一個帳篷住了下來——這一住就是60多天。
“當時武漢輕紡輔料城這邊主辦方說是一個跨年展。”李志生說,為滿足客戶需要,他于1月3日不僅將貨物裝滿車拉往武漢,而且還通過物流打包的方式托運了部分產品。參展期間為節約開支,他們在輕紡輔料城前面的廣場上搭了一個帳篷,作為臨時居住點,以節省住酒店的費用。不曾想,1月16日,主辦方接到有關部門通知,展會被叫停。“我們帶來的產品沒賣出幾件,一算賬,不僅沒賺到錢,還虧了近2000元。”面對不景氣的銷售,父子倆商議把水晶飾品通過物流發回老家,再駕車趕回去過年,但是他們詢問了附近多家物流公司,對方均回復不再發貨,也不能暫存保管。沒辦法,父子倆只能守著這批貨,想著“等過完年,展銷會再舉辦的時候再賣。”“既來之,則安之。但2個大男人也不能吃了睡睡了吃,得找點事做。”李志生說,他們是開著面包車來武漢的,1月17日,兒子李從恩便在網絡平臺上注冊了一個賬號,希望通過網絡訂單在周邊跑跑運輸,掙點運費,補貼一下2人的生活開銷。然而,暴發的新冠肺炎疫情再次打斷了父子倆的計劃。
1月23日,除夕夜的前一天,受嚴峻的疫情防控形勢影響,武漢全面關閉離漢通道。“老婆打來電話說,十分擔心我們父子倆,叫我們不要外出拉貨。”然而李志生卻表示,“武漢有難,咱們不能袖手旁觀。”于是,只要有人在網上叫車,李志生和兒子就戴上口罩輪流出車。而隨著武漢患者人數的不斷增加,一時間,來自全國各地捐贈的防疫物資匯集到漢,城內貨運需求較大,父子倆便每天都會出車拉貨。“我們先后送過口罩、醫療器械、消毒液等防疫物資到醫院,還送過鉚釘、垃圾桶等物品到火神山醫院和雷神山醫院。”李志生說,但是從2月底開始,他們就不再拉貨了,因為市內各交通防控點管控更加嚴格,他們的車輛不符合相關運輸標準。貨賣不出去,車也不能跑,李志生父子倆的生活一度陷入窘困狀態。
2月15日,武漢雨雪交加,風很大,又停電,帳篷漏雨,父子倆一夜沒睡,也沒有向當地部門求助。“在武漢最困難的時期我們幫不上忙,本來心里就有些過意不去,哪還能給當地政府再添亂呢。”李志生告訴筆者,在滯留武漢的這段時間,他們父子倆還得到了輕紡輔料城商場和漢口北城管中隊的善待,商城沒有催他們走,他們做飯、洗漱用的水電也都是免費提供的,而且漢口北派出所民警也曾過來慰問他們父子倆,并送來20個口罩。“這邊人對我們都很好,經常詢問是否需要幫助。”可是,李志生每次都婉言謝絕。
前不久,李志生父子倆主動向漢口北管委會報名當起了志愿者,參與到附近商場的安保巡邏。“就當我們父子倆回報武漢人民對我們的關心吧!”電話那頭,李志生感慨:“這是我跑過最長時間的一次展銷會,也是最有意義的一次。等疫情取得全面勝利,我一定要向武漢深深地鞠上一躬,感謝他們給予我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