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港交所官方網站披露恒瑞醫藥PHIP版招股說明書,這意味著恒瑞醫藥已正式通過港交所聆訊,赴港上市取得關鍵性進展。
這是我市企業在資本市場的最新消息。上市公司是城市先進制造業的代表,更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主力軍。截至4月30日,港城13家上市公司全部發布2024年企業年報,記者通過梳理年報發現港城上市公司中有8家企業呈現主營收入和利潤雙增,其中有6家企業呈現出兩位數增長,展現了港城經濟中的龍頭企業效應。
八家企業雙增
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據數據統計,發布2024年報的港城上市公司中,有8家公司實現主營收入增長,占比61.5%。同期,已披露年報的上市公司中,有3035家公司實現營收正增長,占比56.17%。連云港較全國整體水平高5.3個百分點。
從盈利規模來看,恒瑞醫藥、瀚森制藥、諾泰生物、聯瑞新材、日出東方、連云港港、德源藥業、華海誠科排名靠前,其中恒瑞醫藥更是位列2024年A股民營上市公司歸母凈利規模TOP30強第19位,是我市首個盈利規模達到60億元以上的上市公司。
從上市公司所屬地區來看,在8家盈利的公司中,市開發區以5家、海州以2家、連云區以1家位列前三。從上市公司所屬行業看醫藥依舊是我市上市公司盈利企業的主導產業,其次裝備制造、電子信息和物流產業也呈現較好增長勢頭。
可以說上市公司的表現印證了港城經濟增長的上升力量中“三新一高”重要貢獻,可謂是我市“打頭陣、勇爭先、走在前、作示范”的經濟支撐力量。
“新”“智”并軌運行
多行業實現盈利
值得注意的是港城上市公司年報顯示港城上市公司多行業實現盈利的背后是企業主動“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和“積極促進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并軌運行結果。
連云港上市公司九成為本土企業。連云港本土龍頭最大的特點就是向“新”而行。這些企業從來不是靠大量資源投入、高度消耗資源能源實現發展的企業,而是堅持創新。以恒瑞為例,2025年一季度恒瑞醫藥研發費高達15.33億元,截至目前累計研發投入達460億元。自2025年以來,企業已有6項創新成果獲批,其中包括全球首個超長效PCSK9單抗瑞卡西單抗、中國首個自主研發的高選擇性JAK1抑制劑硫酸艾瑪昔替尼片等。2025年一季度,恒瑞累計取得臨床試驗批準通知書28個(按品種適應證計)。
重視研發是港城大部分上市公司的特點,在高端半導體封裝材料由外資廠商壟斷的背景下,港城上市公司華海誠科已成功研發先進封裝領域的多款高端封裝材料。日出東方2024年研發總投入為1.76億元。企業針對廚電領域的市場需求,積極加大研發和數字化投資,推動技術創新與產業升級。
在加大研發投入的同時,港城企業加速了智能化改造。諾泰生物突破了長鏈多肽藥物規模化大生產的技術瓶頸,成功建立了基于固液融合的多肽規模化生產技術平臺,在產能、產品質量和生產成本等方面具備極強的競爭優勢,司美格魯肽、艾博韋泰等長鏈修飾多肽藥物的單批次產量已超過10公斤,位于行業領先水平。
市工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借助創新和智改數轉,港城龍頭企業主營業務和利潤呈現雙增,展現出港城龍頭企業效應和主導產業支撐效應。今年,我市將進一步加快現有企業創新引領,并鼓勵更多企業加速智改數轉力度,積極幫助更多中小企業融入龍頭企業供應鏈,助力港城支柱產業補鏈強鏈工程推進。
壓實“基本盤”
蓄勁“壓艙石”
資本市場是經濟的晴雨表,上市公司是經濟發展的“壓艙石”。同2024年年報同步發布的還有港城上市公司的2025年一季度報,港城工業領域上市企業依舊呈現出較好的增長勢頭,其中A股上市12家企業,五成企業表現較好,反映出港城穩中求進的發展態勢。
當前,國際市場不確定因素不斷增多,但是港城上市公司依舊看好國際市場。恒瑞醫藥提出“創新+國際化”雙輪驅動戰略,將國際化放在了重要地位。若此次恒瑞港股成功上市,將是恒瑞醫藥繼A股IPO后首次對外股權融資,亦是國際化戰略的關鍵落子。
諾泰生物則受益于全球訂單及合作增多,其多肽原料藥已銷往印度、加拿大、歐洲等海外市場,主要客戶包括Krka、Cipla、Apotex、Chemo、Teva、健友股份等國內外知名制藥公司。司美格魯肽在俄羅斯完成了審評審批、在韓國完成了注冊登記和現場車間檢查。
市工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我市已經建立了產業基金。在積極鼓勵企業通過A股、H股等資本市場積極上市的同時,我市還將發揮好產業基金,讓更多企業獲得金融支持,不斷發展壯大。(周瑩 連工信)?
總值班: 曹銀生 編輯: 周金林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