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鄭非凡)昨日上午9時,來自山東棗莊的鞠成哲手捧鮮花,叩響了百歲老兵田德洪的家門。這一刻,承載著一場跨越77載的等待,雖素未謀面,卻情系同一段烽火歲月。
“田老,我替我大爺爺鞠崇俊來看您了!”鞠成哲快步上前,將鮮花獻給田德洪。花束中的卡片上工整寫著:“共革命,同進步,兄弟情,世代傳。”田老激動地伸出雙手,緊緊握住這位戰友后代的手。
這次相見,源于一篇《一張老照片里的戰友情》的文章以及一張黑白老照片。前不久,鞠成哲在網上看到田德洪兒子田明寫的文章和合影后,通過海州區退役軍人事務局聯系到田老。
照片攝于1946年,畫面中兩位年輕人身穿粗布軍裝,肩并肩緊靠在一起,田德洪的右臂搭在鞠崇俊肩上,兩人臉上洋溢著質樸堅定的笑容。“父親常說,這是他最珍貴的回憶。”田明說。
望著戰友侄孫,田德洪的記憶閘門再次打開,他用顫抖的聲線,娓娓道出那段烽火歲月。
“1946年,我在山東榮成縣公安局當偵查員,和你大爺爺是同事。”田老回憶,“我們常一起偵察敵情、反特鋤奸。他膽大心細,我們無話不談,晚上甚至擠一個被窩睡覺。”
1948年,兩人一同參軍,在山東臨淄教導團接受了8個月培訓后,又一同被分到第七縱隊20師。當時正值淮海戰役前夕,田德洪被分到60團任收發員,鞠崇俊則去了58團。匆匆一別,竟成永訣。
“分別后,再沒他的消息。”田老聲音低沉,“這些年,我一直在打聽他的下落。”鞠成哲帶來的消息,終于解開了這個深埋77年的心結。
“田老,我大爺爺沒有犧牲在戰場上。”鞠成哲告訴田老,鞠崇俊后來隨部隊編入24軍,參加抗美援朝戰爭。1964年轉業至黑龍江,后因身體原因返回山東榮成,于1999年去世。
“淮海戰役時,58團傷亡慘重。您以為他犧牲了,他也一直牽掛戰友,常念叨要打聽大家的下落。”鞠成哲懇切地說。
田明再次拿出那張老照片,田德洪凝視著戰友年輕的面龐,眼眶濕潤:“你們要繼承老一輩艱苦奮斗的作風,更要努力超越前人,把國家建設得更好,讓祖國永不褪色!”
鞠成哲深受感動:“今天過來,不僅是完成個人心愿,更是代表家族完成大爺爺的未了之愿。兩位老人彼此惦念了一輩子,今天我終于替大爺爺找到了戰友。這次相逢,讓我覺得自己又多了位家人。”
臨別之際,鞠成哲將自己撰寫的七十余萬字《魯南抗戰史》贈給田老。田德洪輕聲唱起《新四軍軍歌》,熟悉的旋律回蕩在客廳,仿佛將所有人帶回了那個信仰如火、情誼如金的年代。
一段跨越四分之三個世紀的思念,一次后輩不負先輩囑托的追尋,在這場相隔77年的“重逢”中,革命情誼得以延續,紅色精神薪火相傳。
總值班: 曹銀生 編輯: 陶莎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