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中國江蘇網訊 一年來,司法公正實現得如何?人民群眾獲得感如何?在1月16日召開的江蘇省十三屆人大二次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上,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夏道虎、江蘇省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劉華分別作工作報告。 一組組數據、一個個鮮活案例,生動記錄著全省法院、檢察院捍衛公正、司法為民、務實發展的足跡。
關鍵詞1:服務高質量發展
與服務保障高質量發展走在前列同頻共振,與人民期待一路同行,歷來是兩院報告的總基調。做人民群眾美好生活的法律守護者,是2018年江蘇檢察鮮明的工作主線。省檢察院報告首次將掃黑除惡、助力打好三大攻堅戰作為2018年工作總結的開篇,分別獨立作為一部分進行報告,保障江蘇高質量發展。省高院報告則在司法服務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一帶一路”建設上有較多筆墨。比如報告提到,連云港中院牽頭全國21家“一帶一路”沿線法院建立司法協作機制。
【聲音】省人大代表、連云港中級人民法院院長蔡紹剛:連云港中院在服務保障“一帶一路”建設上一直在探索。2017年,連云港中院出臺《關于護航“一帶一路”交匯點核心區先導區建設的十二條意見》,妥善審理了中哈物流貨運代理糾紛第一案:哈薩克斯坦雷諾斯聯運公司訴鐵隆物流(江蘇)有限公司及其連云港分公司貨運代理合同糾紛案。司法協作機制建立后,沿線法院將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高質量的法治護航。
關鍵詞2:42個案例
在鮮活的個案疊加中,百姓最能感受到司法公信力的不斷提升。今年省檢察院報告最大的一個特色,就是用數據、用案例說話。報告正文只有14頁共7200多字,是近年來最短的工作報告,但卻“點名”了42個案件,案件數量為歷年之最。其中,既有保監會原主席項俊波、河北省政協原副主席艾文禮、貴州省原副省長蒲波職務犯罪要案,也有“昆山反殺案”、全國首例英烈保護民事公益訴訟案等一批社會關注度高的案件。在 “昆山反殺案”中,檢察官通過與警方的精誠合作,在依法準確辦理案件的同時,深入釋法,用專業精神為全國人民上了一堂生動而又形象的法治課:正義絕不向非正義低頭,伸張正義者不擔責。
【聲音】省檢察院報告起草人、該院研究室副主任張登高:人民群眾對公平正義的獲得感從哪里來?對檢察機關的認同感從哪里來?答案就是:辦好每一件案件,讓人民群眾在一個又一個的具體案例中去感受、去評價、去認知。這42個案例,雖然只是全省檢察機關辦理的20多萬起案件中的典型代表。但通過這些案例,把檢察機關打擊什么、保護什么、懲處什么、倡導什么的鮮明工作導向展現得淋漓盡致。
關鍵詞3:司法公開
正義不僅要實現,而且要以看得見的方式實現。省高院報告此次 “曬”出的司法公開“成績單”尤為引人注目。2018年,全省法院在全國率先實現案件庭審直播常態化,共網絡直播庭審40多萬場,持續位居全國法院第一,點擊觀看量超過4億人次,占全國法院庭審直播案件總量的23.05%。
【聲音】省高院報告起草人、該院研究室法官王成:江蘇推進庭審直播的力度在全國遙遙領先,前不久牧羊案、常州“毒地”案等一批社會關注度高的案件二審全程直播,贏得社會公眾點贊。以公開促公正,不僅回應了百姓關切,也讓江蘇法官逐漸習慣在鏡頭下辦案,從而倒逼法官提升司法能力、規范司法行為。
關鍵詞4:司法的威嚴與溫度
“新時代人民群眾對司法公平正義有新期待,不僅要求辦案無冤,而且要求辦案無瑕。”“構成犯罪的,一個也不放過;不構成犯罪的,一個也不湊數。”……兩院報告中,不少提法讓人眼前一亮。“一個也不放過”,彰顯了司法的威嚴;“一個也不湊數”,則體現了檢察機關辦案溫情的一面。如在辦理涉企案件中,檢察機關以審慎謙抑的態度準確辦好每一件案件,社會關系有無修復,認定的事實是否準確,甚至先從是否不構成犯罪這一根本的定性問題上進行考慮,從“入刑”舊思維到“出刑”新理念,雖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彰顯的司法文明卻是天壤之別。
【聲音】省人大代表、揚州市檢察院檢察長戴飛:作為司法機關,辦案不能簡單的就事論事、一辦了之,而要秉持謙抑、審慎、善意的原則,以一份善良之心、體恤之情,充分運用法律的彈性,追求辦案的最佳效果。這就要求司法人員不僅要有高智商,更要有高情商;不僅要會講“條條”,更要會講“道道”;不僅要做司法辦案的“工匠”,更要努力去做推進與實施法治的“大師”。
關鍵詞5:南京環境資源法庭
記者注意到,兩院也在工作報告中首次公布了一些最新舉措。比如,省法院工作報告披露,日前,最高人民法院已批準在南京設立環境資源法庭,集中受理全省中級法院管轄的一審環境資源案件以及不服基層法院環境資源案件一審裁判的上訴案件。與此同時,省法院決定以生態功能區為單位設立長江流域(南、北片)、太湖流域、洪澤湖流域、駱馬湖流域等九大環境資源法庭,跨設區市集中管轄全省基層法院一審環境資源刑事、民事、行政案件。
【聲音】省高院環境資源審判庭副庭長陳迎:環境資源類案件往往具有跨行政區域、跨流域的特點,由一個地方的法院進行審理會面臨不少困難。設立跨行政區域審判機構,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新批準設立的南京環境資源法庭將作為南京中級人民法院的內設機構,專門審理全省的環境資源類案件。這是江蘇法院全面推進環境資源審判體制改革,積極構建集中管轄、專業審理的環境資源審判體系的一項重大舉措。另外,打破按照行政區域布局法庭的舊模式,在全省范圍內以生態功能區為單位來布局環境資源庭,在全國尚屬首次。
記者 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