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通訊員 唐成文 李化煒)俗話說“秧好一半禾,苗好七分收”,眼下,江蘇省連云港市東海縣的水稻育秧工作正緊鑼密鼓地進行。從傳統的人工育秧到如今的機械化工廠育秧,不僅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更讓農民種田更輕松、更高效。
走進東海縣平明鎮紀蕩村田管家的育秧基地,一條條全自動智能育秧流水線高速運轉,一個個長方形的育秧盤在秧盤運輸車的軌道上向前推進,上盤、噴水、覆土、碼盤等環節全程實現機械化自動化,僅需十幾秒就能完成催芽前的工作。
據了解,一條育秧流水線可替代100個人作業,如果滿負荷運轉,每天可以完成水稻秧苗5萬盤,滿足1500畝大田的機插用秧量。據基地負責人王洪業介紹:“自動化育秧技術可大幅縮短育秧工時,提高播種質量和出苗率,優質秧苗育苗率較傳統育秧方式提高40%至50%,全程每小時可產出秧盤1000盤,滿足30畝農田的種植需求。”
東海縣的育秧工作自5月中旬便拉開了帷幕,這段時間是培育壯秧的“黃金窗口期”。通過科學精準地對水、肥、藥等進行管理調控,15至20天后,最終培育出適插的秧苗。
基地負責人王洪業說:“育秧期間,通過‘統一供種、統一育秧、統一技術’的模式,為周邊農戶提供‘一站式’服務。育秧,也是水稻生產中最重要的一環,為此,我們采用智能化育秧技術,確保秧苗健壯、整齊,為農戶增產增收打下堅實基礎。”
為守牢糧食安全底線,提高稻米品質,推動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近年來,東海縣積極推廣機械化育秧,建成規模化育秧工廠5家,擁有社會化育秧組織26家,通過利用新型農業裝備,加上現代的科學技術和生產管理方法,協調區域農業技術、機械資源為農戶提供各類托管服務,6月底將完成全縣的水稻栽插工作,有效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全縣糧食安全提供堅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