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記者 袁春梅 通訊員 徐衛 劉靜)盛夏時節,走進連云港市崗埠農場高橋生產區,一望無際的稻田生機盎然。管理員王超在新建的泵站旁輕輕一點按鈕,清澈的渠水便汩汩而出,精準流向饑渴的稻田。“過去澆這800畝地,4臺機器連軸轉得5天!現在3臺機器兩天搞定,省工省時更省水,這高標準農田建得真‘得勁’!”王超臉上洋溢著笑容。這生動的場景,正是連云港市大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的鮮活注腳。截至2024年,連云港市已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超400萬畝,占全市耕地面積80%以上,為端牢“中國飯碗”貢獻了堅實的港城力量。
建設高標準農田,是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的核心舉措,是鞏固糧食安全根基、補齊農業基礎設施短板、提升防災減災能力的關鍵抓手,更是推動農業現代化和鄉村振興的堅實基礎。超過八成的耕地已建成高標準農田,標志著連云港市在夯實農業生產基礎、提升土地綜合產能方面取得了里程碑式的成就。今年,連云港市將再接再厲,計劃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標準農田3.72萬畝,其中新建1.27萬畝、改造提升2.45萬畝,持續為沃野良田注入新動能。
崗埠農場高橋生產區2300畝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正是連云港市此項工作的一個典范。項目于去年底啟動,施工單位搶抓冬季農閑黃金期,高效推進各項工程。疏浚溝渠30.25千米,讓水流更暢通;拆建智能涵閘43座,實現精準控水;新建硬化渠道3.17千米、平整寬闊的農田道路3.02千米……一系列“硬核”基礎設施的升級換代,顯著提升了項目區的排灌能力和綜合生產保障能力,昔日農田“靠天吃飯”的窘境得到根本扭轉。
實實在在的投入,換來了看得見、摸得著的效益。剛剛過去的夏收時節,高標準農田的“威力”首次得到充分驗證。“效果非常明顯!”高橋生產區主任王永通介紹,“項目區的小麥每畝平均比其他非項目區多收了100斤。”顯著的增產,直接得益于灌溉條件的改善和地力的提升。王永通進一步表示,高標準農田建設為農場農業發展注入了強勁活力,整體生產效率提升了30%以上。
在耕地資源日益趨緊的新時代背景下,高標準農田建設的重要性愈發凸顯:通過提升基礎設施水平和耕地質量,有效彌補了數量有限的短板;為農業規模化經營、機械化作業、智慧化管理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硬件支撐;推動節水灌溉、土壤改良等綠色技術的廣泛應用,促進農業生產與生態保護的和諧共生。作為傳統農業大市,連云港市始終將高標準農田建設擺在鄉村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要位置,持續投入,久久為功。
隨著更多高標準農田的建成投用,連云港市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將得到進一步鞏固和提升,為國家糧食安全貢獻更堅實的力量,也為鄉村全面振興描繪出更加豐饒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