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東
在經濟學領域,“咖啡指數”是當代社會直接反映一個地區經濟活力、城市競爭力的重要指標。咖啡作為商業數據的載體,展現了一座城市、一些人群的生活狀態。咖啡不僅是一種消費品,更是一種生活方式,從中可以窺見城市的幸福指數。
追求平靜的生活,正在成為繁忙都市人的生活愿景。咖啡屋仿佛是人們忙碌城市生活中溫情脈脈的小驛站,一杯香氣四溢、熱氣騰騰的咖啡既可以解午飯后的油膩,也是治愈一天忙碌疲勞的良藥;它既是公共的,又很私人;既充滿儀式性,又輕松愜意;它讓人們享受獨處,又令人們互訴衷腸。這些年來港城大大小小的咖啡館、咖啡屋也漸成城市的一道風景。
藏在咖啡屋里的是人們的生活態度,是輕格調慢節奏,更是一座城市的品位。
咖啡,是舶來品。歷史上中國人大都喜歡喝茶,不怎么喝咖啡,除了習慣,也是受經濟能力的限制。
隨著改革開放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咖啡逐步走進人們的消費視野。但是,早初那些年,咖啡屋吸引著年輕人群,是摩登,是浪漫。尤其是那首千百惠的《走過咖啡屋》,“每當走過這間咖啡屋,忍不住慢下了腳步…”更給咖啡屋蒙上了浪漫的面紗。所以,年齡大一點,或者說結婚有家的男女輕易不會涉足咖啡屋。咖啡屋里的人形形色色,不同人生在這里匯聚成一個個精彩的切面,每個人都有著屬于自己的故事,有著自己的生活態度。隨著城市的快速發展和市民生活品質的提高,港城也在不斷加深著“咖啡濃度”。 特別是在流行摜蛋娛樂的當下,去咖啡屋自然也成為上乘之選。
我們幾位都是從機關退休,住在相近的小區,自覺不自覺地會經常聚在一起,形成固定一小群。或旅游,或小聚,品茶喝酒,釣魚摜蛋,慢慢地我們也都愛上了喝著咖啡享受午后的生活節奏。十天半月一起到咖啡屋聊聊天、品品咖啡,在享受悠閑的同時,放松心情,放飛想象。老吳是我們一伙中年齡最小的,退休才2年。他是熱心人,因為曾在兩個局做過一把手,退出領導崗位了,大家都還習慣喊他吳局。他相當于我們小群的秘書長角色,策劃活動、微信通知大都是他。我們都喜歡接他的電話和微信。
立冬那一天,吳局在群里招呼哥們幾個,到山里喝咖啡。下午3時各自開車,沿花果山大道,穿越大學城,按照他發的定位,20分鐘便趕到花果山下大圣湖邊、一座普通三層小樓前。
走上三樓的咖啡屋,透過一面全玻璃幕墻,大圣湖就在腳下,花果山就在眼前。雖是立冬,秋意尚濃,湖中白鷗翔集,水面野鴨、鴛鴦悠閑游哉;遠處漫山遍野的紅葉在秋風中熠熠閃爍,花果山披上一層斑斕的神話色彩。
咖啡屋一角是個書架。我們先是自由閱讀,大家各自靜坐在窗邊,恰到好處的山谷風伴著門檐上的風鈴發出清脆的聲音,一杯溫熱的咖啡在手邊冒著熱氣,咖啡香裊裊升起。不遠處是層林盡染的花果山,手邊有的是一本剛讀完第一章節的書,也有的是一本半開半合的畫冊,風輕輕劃過眉間,此時此刻,多日的緊張和疲憊便緩解了。窗外不時有幾只鴿子落下,彼此頭頸廝磨,咕咕叫著,無視玻璃內的咖啡人,啄幾口窗臺上的玉米粒飛遠了,稍后又飛來兩只斑鳩,也是猶入無人之境,悠閑文靜地啄幾口麥粒飛走了,留給人們眉間微笑和心頭的一番靜靜撫慰。
我從心里欽服咖啡屋主人的細膩和用心,有意在窗外的臺階撒上些許玉米和小麥粒,引來鳥兒駐足,為咖啡屋平添這樣一個唯美情境。是的,城市帶來的浮躁和精神內耗,需要大自然來治愈,而花果山下這咖啡屋就提供了這樣一個窗口。此刻此地,在安靜的環境中,在咖啡飄香氛圍中,大家都能夠慢下來,品味咖啡,聞香賞景,把心暫時靜放在山湖之間,沉浸在悠然陶醉中。
坐在這咖啡屋,湖光山色,盡入眼底,感受傍晚的夕陽照在臉上,驚嘆夜晚的皓月星空,就是不一樣的風景。晚餐時候,咖啡屋里又進來幾撥人,有從市區來的,有從花果山剛下來的游客,還有一對附近山村的年輕人。服務員輕手輕腳過來,問我們晚餐點什么。接過點餐單一看,除了面包、沙拉、意大利披薩等外,還有烤紅薯、炒花生、板栗、煮玉米、雪里蕻等。我們幾人分別點單,然后組成一桌,中西結合,特別的晚餐,特別的風味,十分地開心盡興。
走出咖啡屋,仰望天空星星點點,湖面映著燈火和星光,花果山已經隱沒在夜色中,偶爾傳來湖面野鴨嘎嘎叫聲、村莊巷里狗的汪汪叫聲。山風吹來,略帶幾分涼意。回首望著咖啡屋,還留戀著那溫馨的燈光,回味著那靜靜的地方飄逸的香。
這應該是新時代的山鄉一角。只有慢下來,去享受生活,生活品質才能夠提高。如今社會發展已經到了新的階段,人們有條件去享受現代生活。城市這樣,農村的農民也是這樣。
咖啡下鄉,把咖啡屋搬進山里,是城鄉現代化發展的必然產物。這種幽雅安靜環境,也是咖啡屋的地道本色。城里人,想走出喧囂和浮躁,到河流田園、山村農莊去尋一方靜地休閑放松。山鄉村民富裕了,他們同樣需要更高層次的生活方式,享受更豐富更有品質的人生。
當猴哥山泉與咖啡豆磨合,當云霧茶和咖啡兩香相遇,當披薩和烤山芋同桌,這是在醞釀著新時代的山鄉巨變,提升著山里人家新生活的品位,書寫著新農村的現代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