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李世勇
我媽進城那年,81歲的老奶奶堅持一個人住在鄉里,奶奶送給我媽的告別禮物,就是兩口1989年開始使用的泡菜壇子。而今,兩口瓦缸泡菜壇還擺放在爸媽家里,一副莊重憨樸之相,也微微散發古銅色般的光芒。
哪怕就著一碟我媽做的泡菜,我也可以吃上兩大碗白米飯,它消解中年油膩,讓人神清氣爽。而今,我回到爸媽的家,媽媽都要提前做上泡菜回鍋肉、酸菜魚、酸蘿卜老鴨湯,在這些酣暢淋漓的下飯菜中,泡菜的酸、辣、咸,層次分明的口感刺激著味蕾,也靜靜凝聚著經過時間發酵后親人相處的滋味。
那年春日,我爸生了一場大病,住了整整一個月醫院才回家。我媽掏出鑰匙打開房門,我爸一進屋就張開雙手抱住木柜子,似在感受久別重逢后家的氣味。我爸又催促:“快點,快點,給我煮碗泡菜面條。”我爸呼啦啦吃著我媽用蘿卜泡菜做的面條,熱汗涔涔,他抬頭擦汗,我見他眼眶里浮動著濕潤的光。
我爸患有痛風,醫生叮囑說,泡菜、海鮮要盡量少吃。我爸對海鮮連氣味也聞不慣,但用泡菜做的下飯菜,我爸心里丟不下。“就一點,一點點兒。”每逢聽到我爸以這樣央求的語氣,讓我媽從泡菜壇子里夾出幾根令人口舌生津的菜來,這個80多歲的老頭兒,儼然一個嘴饞討零食吃的孩子。
而今,愛吃泡菜的老頭兒走了。每當看到泡菜壇子,我心里就涌動著對老頭兒的親切念想。
我明白,這樣的下飯菜里,醞釀著川流不息的人生百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