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清泓)市委十二屆五次全會提出:要加大民生事業投入,辦好民生工程和惠民實事。大力推進基層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化建設,推動資源跟著需求走、服務跟著居民走,不斷充實群眾的“隱性財富”。
提出并重視充實群眾“隱性財富”,溫暖而親民,直抵人心。如此,城市居民的“幸福感”才更真實可感,港城發展也才更有溫度、更富魅力。
城市從來是人的城市,城市發展惠及人民,才能獲得認可。縱然是時代已發展到地球成為“地球村”、量子糾纏突破時空“界限”,人們的相互認知中,仍然會包含“你是哪里人”這樣的“老”問題。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身后那座城市,確實或多或少影響著個人的成長、幸福感。而人們對城市的認知與念想,并非抽象而空洞,除了人與事,往往與這個城市的科技館、圖書館、博物館等處勾連。正是這些基本的城市公共元素,成就了人們在一座城市里的“隱性財富”。
群眾“隱性財富”隱在群眾的關切處、追求處。當前,全國各地都將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作為工作的追求。連云港繼連續多年將七成以上財力投向民生建設后,將滿足群眾現實需求、推動人民生活高質量作為2018年的工作重點。環顧飛速發展的當下,普通人在教育、醫療、住房、養老、社保等方面的需求日益走高和多樣化,這就需要黨委政府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推進基本公共服務能力和共享水平,而這些就是充實群眾“隱性財富”。
群眾“隱性財富”還隱在群眾的“難處”和“痛點”。托幼難、停車難、就醫難、學生和家長課業負擔重、高鐵未通出行不便等群眾反映集中的問題,是當下港城很多市民的“吐槽點”和“難點”。把群眾這些最盼、最急、最憂、最想的事情辦好辦實,就是推動資源跟著需求走、服務跟著居民走,就是充實群眾“隱性財富”。在我市今年的市“兩會”和《政府工作報告》中,教育均衡、醫療資源下沉等關注度高、惠及面廣、可當年見效的50件民生實事被重點列出,相信隨著這些民生實事的推進、完成,港城人的“隱性財富”可再獲充實。
群眾“隱性財富”增加,百姓幸福才能更有質感,城市也將更有溫度。一個城市的發展,不僅體現在GDP、重大項目、經濟大數據等的增長,更與城市居住者的“體感溫度”息息相關。一個城市關注市民的所思所盼所憂所想,才能承載群眾的歸屬感和認同感。把群眾利益擺在首位,加強民生保障,不僅能實現惠民便民、充實群眾“隱性財富”,也將獲得實實在在的民心政績,城市發展也將更有溫度、更富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