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記者 楊銳冰)在港城,有一個看似普通卻又不平凡的家庭,一家三口的義工服務記錄長達4353個小時。“文明是最美的風景,環保是最好的慈善。我們一直秉承‘奉獻、友愛、互助、進步’志愿者精神。”一家之主趙軍友告訴記者,他和家人希望能用自身行動帶動更多人,讓社會充滿愛心。
9年堅持在海岸線撿垃圾
提起趙軍友,也許大家并不陌生。他是一名轉業軍人,在部隊里就是個學雷鋒積極分子,榮立過五次三等功,多次受到團級以上單位的嘉獎。轉業到地方工作后,他一直熱心公益活動,常常走上街頭站崗協助指揮交通、義務鏟廣告、走進空巢老人家庭、幫扶貧困大學生、助流浪漢返回家鄉。
自2007年晚報清潔海岸義工團成立以來,趙軍友就帶領妻子和兒子一起參加清潔海岸義工團公益活動。每逢周末,趙軍友就會身著小馬甲、身背小挎包、左手拿長夾子、右手提垃圾袋,準時到“在海一方”公園等海灘撿拾垃圾。
9年來,趙軍友和他的團友們一起走過高公島海邊、海州灣、蘇馬灣、大浦濕地及臨洪口等,在167公里的海岸線上徒步俯身撿拾垃圾、保護濕地與海鳥,細心呵護浩瀚而美麗的大海。2011年9月21日,趙軍友作為中國志愿者的唯一代表,在聯合國環境署組織的西北太平洋海灘清掃活動中,作《關注環保,愛護我們的海洋環境》發言。
一家三口投身公益事業
一家人懷著對公益事業的熱情,對弱勢群體和困難群眾的感情,對失足青年的關愛和同情,全心全意地投身到志愿服務中去。“將大量的精力投入到工作和公益事業中,起初引來了妻子的埋怨。”趙軍友告訴記者,妻子曹玉華也帶著一份好奇,想看看到底是什么魔力讓丈夫義無反顧、如此癡迷地投入到各種公益活動中,于是也開始當起了義工,竟一發不可收拾。
“幫助別人,心里感到很快樂,做義工是值得我和家人堅持做下去的事。”妻子曹玉華表示。
令一家更為自豪的是,在父母榜樣力量的影響下,10年前,只有10歲的趙震也成為一名小小的志愿者。如今,趙震已是義工團的“小老人”了,義工服務記錄近千小時,并連續10年堅持捐購“愛心包裹”。
趙震一直有這樣的信念:要像父母一樣做忠實的志愿者。課余時間的趙震,必定和父母一起參與各種公益活動,足跡踏遍港城海岸、濕地。
為了保護環境,他在大學的專業都是與環境有關的環境藝術設計。大學期間,他還成為武漢市動物保護協會和手繪就業協會的負責人,并獲武漢市優秀志愿者。他以自己的行動展示新生代志愿者的風采。
在“綠行中國”活動中,趙震提出“不要讓大海媽媽繼續哭泣”的倡議:為了大海媽媽,為了人類自己,保護環境,呵護大海,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用實際行動踐行服務諾言
“我希望我們能夠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更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到我們的隊伍里來,讓愛心折射到每一個人、每一個家庭,讓社會充滿愛。”這是趙軍友的原話,他和家人也用實際行動踐行著義工服務于人民群眾的諾言,為別人樹立了榜樣。
截至目前,全家人先后榮獲海州區最美“愛心市民”、“和諧家庭”;連云港十大最美家庭,“感動港城”典型人物,最美環保人;省道德模范,江蘇好人,省優秀家庭,省優秀志愿者;中國好人,中國海洋人物,綠行中國環保達人、綠行榜樣,中國綠色年度人物提名獎等。
其先進事跡先后在美麗中國網、中國政府門戶網、中國新聞網、人民日報、中央文明網、央視13套新聞直播間,央視12套社會與法之道德觀察,以及央視網、新華網、光明網、共產黨員網、新華通訊社《半月談》、解放軍《政工導刊》、《大海星空-2013年度海洋人物》、《人物周刊》、《南方人物周刊》等主流媒體宣傳報道。
趙軍友時常對別人說,一念之善對于每個人不算什么,但是匯集起來就是一個善海。“就如法國哲學家帕斯卡爾所說,‘人生命的長短不能以時間來衡量,心中有愛時,剎那便是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