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連云港日報全媒體記者 莊婷婷 通訊員 許光輝)7月中下旬以來,我市遭遇連續高溫天氣,最高溫度達38℃,對在田作物造成較大影響。面對高溫天氣,要采取什么樣的措施才能減少對農作物的影響呢?農業專家為您支招。
據農業部門統計,今年我市水稻種植面積308萬畝,目前大部分處于分蘗末期,針對目前高溫天氣,農業專家建議,一是要高度重視擱田工作,當前正是開溝擱田的關鍵時期,按照“苗到不等時,時到不等苗”的原則,及時抓好擱田工作,采取輕擱、多次擱,控制無效分蘗。對前期遲插、遲播、僵苗不發的田塊,畝用5公斤尿素加復配鋅、鉀肥等,實行帶肥軟擱田;二是抓好肥料施用,擱田結束后要及時復水,高溫消耗氮素多,群體容納氮量大,可適當增施穗肥,在倒4葉期葉色褪淡施好促花肥,播期較早田塊可噴施磷酸二氫鉀,同時噴施葉面肥,增強水稻自我調節能力;三是適時噴施好農藥,主動防治紋枯病、稻瘟病、稻縱卷葉螟等病蟲害。
今年我市夏玉米種植面積60.5萬畝,由于今年小麥收獲較早,我市夏玉米播種較常年提早5-10天,目前大部分處于喇叭口期,正是玉米生產的關鍵時期,農業專家建議,一是及時追肥,大喇叭口期是玉米生長中需肥量最多、需肥強度最大的時期,每畝施用尿素15-20公斤,追肥時要深施10厘米左右,施肥后蓋土,不要撒施地表;二是適時澆水,大喇叭口期是玉米需水的關鍵期,當前正值高溫,適期灌水,可以改變田間小氣候,降低田間溫度,有效降低高溫脅迫程度;三是噴灑在葉面肥,增強玉米耐熱性,既有利于降溫增濕,又能補充作物生長發育必需的水分及營養,但噴灑時須增加用水量,降低噴灑濃度;四是對于播期較早的田塊,高溫對玉米雄穗產生傷害,可采取人工輔助授粉,有效提高結實率;五是做好中耕培土,協調玉米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改善水肥供應,防止后期倒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