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連云港日報全媒體記者 周瑩 通訊員 穆文玲 呂菲)25周的早產兒,體重僅有0.75KG,這樣的生命要想救活在國內都非常少,然而連云港援外醫生張榮卻在醫療條件簡陋的圭亞那林登醫院實現了生命的逆襲。
圭亞那時間7月26日晚上20時分,張榮的手機突然響起,醫院總值班supervisor說一個25周的早產兒生命垂危,需要緊急搶救!
5分鐘后,張榮飛奔至新生兒監護病房,只見一個只有25周0.75KG弱小的小生命,呼吸微弱渾身蒼白地躺在暖箱里,手腕只有成人的手指粗細,四肢肌張力極低,觸之幾乎沒有任何反應。張榮的心猛地一沉。因為她知道,這樣的超低出生體重兒,就算在國內具有先進醫療設備的大醫院,存活的可能性都極低,更何況在連輸液泵、心電監護儀等NICU最基礎的醫療設施都沒有的林登醫院。當地的醫護人員束手無策地立在邊上,看著張榮。
“清理呼吸道,給予復蘇囊正壓通氣,心臟按壓,興奮呼吸中樞,開放雙靜脈通道!”張榮沖上去邊給孩子進行心肺復蘇,邊用流利的英文迅速組織大家參與搶救。40分鐘后,大家驚喜地發現,小生命的皮膚顏色逐漸開始轉紅,肢體有了活動。考慮到孩子太小,接下來還存在著喂養、采血、輸液等困難,張榮決定給為患兒行臍靜脈置管,這也是該院新生兒病房從未開展過的新技術。
此刻,張榮并沒有半刻放松,因為她明白患兒對于25周的早產兒來說,肺功能根本就沒有發育好,還不能通過自行呼吸來供給全身需要。在國內,這樣的早產兒出生后要立即使用促肺成熟藥物,并使用呼吸機進行呼吸支持,才能幫助患兒挺過呼吸這一關,但在圭亞那,藥品缺乏、設備沒有,更別談呼吸機了,在這樣的條件下,患兒的搶救成功率就是零。
患兒出生后不到6小時,最不愿看到的情況還是發生了,致命的NRDS(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來了,患兒出現了嚴重的呼吸困難,這是典型的肺透明膜病的臨床表現,當地所有的醫護人員都絕望了。然而張榮并沒有放棄,她憑著多年豐富的新生兒監護病房工作經驗,冷靜地讓護士找來了成人和嬰兒用的經鼻普通吸氧管,利用物理學的壓力差原理,制作了一個改良式的CPAP(連續氣道正壓通氣),管道密閉效果特別好,患兒的呼吸迅速得到了支持,這在圭亞那又是首創。當地的醫護人員圍著她驚叫:“Dr zhang,這簡直就是奇跡,你們中國醫生真是太聰明太棒了!”患兒的媽媽則緊緊地抱住張榮,激動地說不出話來。
但接下來的每一天,張榮都是在高度緊張中度過的。患兒并發了頻繁的呼吸暫停,嚴重消化道出血及重癥肺炎...... 林登的藥品非常匱乏,為了及時發現病情,調整治療方案,她每天除了吃飯睡覺,
只要有時間就在暖箱前觀察患兒,低聲地鼓勵“寶貝,快點好起來吧,你的媽媽在等你呢。”而小寶貝的媽媽只有19歲,每天除了祈禱流淚,就是對張榮說,“只要有你在,我心里就踏實。”有時累得不行,張榮就在NICU的椅子上靠一會,打個盹。
辛苦的付出終于等來了回報,這是個無比堅強的寶寶,硬是在張榮和同事們的護佑下挺過來了13天。林登醫務處主任Make和護理部主任Frank女士都非常關注這個寶寶,也時常到病房看望,他們都由衷的感嘆到,“中國醫生了不起,You are so great!你創造了圭亞那史上成功搶救最小嬰兒的記錄,你創造了生命的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