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連云港日報全媒體記者 王文 通訊員 楊開林)作為 “一帶一路”國際經貿合作的首個實體項目,中哈物流合作基地投產運營4年來,已逐漸成為中亞五國過境運輸、倉儲物流、往來貿易的國際經濟平臺。筆者昨日從港口控股集團獲悉,截至目前,中哈物流基地累計完成貨物進出庫量超過1100萬噸,集裝箱空、重箱進出場量近75萬標箱,為哈國鐵合金、糧食等貨物和過境中國的日用消費品提供了高效的中轉服務。
昨日,筆者在中哈物流基地見到了哈薩克斯坦籍員工阿金漢。他被哈國鐵路總公司派來后,一直負責協調與哈國鐵路相關部門的集裝箱和車輛,及時安排班列發運。“我們國家的貨物從這里不僅可以出口到中國市場,也可以出口到日本、韓國及東南亞國家市場。”阿金漢說,不僅是哈薩克斯坦,周圍的中亞國家也開始選擇中哈物流作為出口通道。
中哈物流合作基地依托國際班列,以哈麥過境業務為突破口,積極促進東西雙向運輸對流均衡化。在這里,每天都會有汽車配件、醫療器械、建材產品等各類貨物通過國際班列運往中亞地區,而來自哈薩克斯坦的糧食、棉花、有色礦等特色產品,也正在通過中亞班列由連云港向外輸出。中哈物流合作基地正在發揮著“出口+過境”對外中轉優勢。今年,基地還將準備做冷鏈物流,利用中哈物流合資平臺哈鐵快運集裝箱的優勢,將中亞地區的肉制品和東南亞的水果、海產品形成物流互通。
據悉,4年來,中哈物流合作基地具備了多式聯運監管資質和保稅倉庫功能,擁有海關各項便利服務舉措,信息聯通水平全國領先,與我國鐵路實現全面數據交換,中歐班列至阿拉木圖最快用時僅需6天。今年,我市將重點推動國際貨運班列開行800列,完成8萬標箱;哈國小麥運輸開行50列,完成12.5萬噸,全力打造新亞歐大陸橋標桿和示范品牌。在中哈物流合作的基礎上,連云港港正在不斷拓展西向與中亞、西亞乃至歐洲,東向與日韓、東南亞等地區更廣泛的跨行業、跨國境、跨地區的國際陸海聯運模式。
中哈物流公司總經理劉斌信心滿滿地告訴記者,“我們將爭當標桿和示范,率先行動,確保完成各項任務目標。”據了解,“中哈”商標已經完成了注冊,在物流業和金融業正式獲得知識產權保護,但更深層次的影響是,它已經在“一帶一路”上唱響了自己的品牌,成為“一帶一路”的倡議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