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連云港日報全媒體記者 李耀華 通訊員 李敏 王都安)“上面可以發電,下面可養魚蝦”。灌南縣百祿鎮引進的15兆瓦“漁光互補”二期項目和高標準外輸電路建設主體日前完工,近期將可實現并網發電,投產后光伏發電項目每年將新增發電量3000萬千瓦時,實現稅收300萬元;蝦蟹養殖預計今年銷售收入至少500萬元。這是該縣水產養殖與光伏發電相結合,向鹽堿地要高效益的新模式,這將為振興鄉村經濟提供有力支撐。
“漁光互補"是指漁業養殖與光伏發電相結合,在魚塘水面上方架設光伏板陣列,光伏板下方水域可以進行魚蝦養殖,為魚蝦提供良好的遮擋作用,形成"上可發電、下可養魚"的發電新模式,這樣可實現一地兩用,極大地提高單位面積土地的經濟價值。據介紹,百祿鎮多年前是一片鹽堿地,土壤鹽堿成分含量偏高,多年來農作物種植效益不高。去年,該鎮興建“飛展百祿15MWp漁光互補光伏發電扶貧項目”,一期開發建設占地1060畝的“漁光互補”光伏發電項目,在水面上方架設光伏板陣列發電、下方水域發展螃蟹和南美對蝦等特種養殖,形成"上可發電、下可養魚"的發電新模式,極大地提高單位面積土地的經濟價值。今年初,該鎮又引進江蘇林洋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啟動的二期15兆瓦項目和高標準外輸電路建設,總投資達1.7億元。目前其項目主體安裝已完工,近期可實現并網發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