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娜 吳成瑤 趙威娜)花色絢麗多彩的蝴蝶蘭,一直以來都是市民特別喜愛的花卉。如何讓這嬌美的蝴蝶蘭走進更多百姓的家中?在云臺農場,這些問題有了解決辦法。
在云臺農場興墾科技蝴蝶蘭組培接種室,技術人員身著潔凈的工作服,手持鑷子和鋒利的刀片,全神貫注地對蝴蝶蘭種苗進行精細的切芽操作。隨后,這些切下的芽苗被小心翼翼地“種”進無菌的組培瓶中,將進行成倍繁殖。組培接種完成后,蝴蝶蘭將被移至培養室。另一邊,在興墾科技蝴蝶蘭管護區,工作人員正對蝴蝶蘭進行大小苗分苗作業,為后續的管護工作做好準備。
近年來,云臺農場聚焦高效農業發展,在興墾科技內引進大小苗蝴蝶蘭60萬株,包含紅蝴蝶、安娜、滿天紅等200多個品種。農場還配備了先進的蝴蝶蘭組培室,精細化的科學培育有效提高了種苗的生長速度和成活率。目前,該組培室已具備年孕育3萬株優質種苗的培育能力,預計明年將實現首批組培苗的規模化種植。
“培養室配備了智能化的環境控制系統,安裝的傳感器通過物聯網技術,能夠精準調控溫度、濕度、光照和通風等關鍵生長因素。”農技人員柳宇邊觀察幼苗的生長情況邊說,“通過LED植物生長燈模擬自然陽光的光譜和強度,再使用精準配比的肥料,確保蝴蝶蘭能夠茁壯成長,不僅可以縮短蝴蝶蘭的繁育周期,還能提高幼苗抗病性。”
在興墾科技公司組培實驗室,“90后”科研小組正專注于蝴蝶蘭培養基試驗。小組成員吳繼成告訴筆者:“我們通過運用植物激素調控技術與物聯網傳感設備,實現組織分化過程的數字化管理,探索蝴蝶蘭快速繁育新路徑。我們不僅要種出‘科技花’,更要讓農業科研扎根土地。”
蝴蝶蘭作為高端觀賞花卉,不僅以其優雅的姿態和絢麗的色彩備受市場青睞,還因其較高的市場價格可以帶來顯著經濟收益。“農場依托現代農業科技,可大幅提升種植效率,通過培育特色花卉,與休閑觀光、研學體驗等項目有機結合,打造獨特的旅游體驗。同時,吸引游客前來學習和參與蝴蝶蘭的培育過程,實現多元化的經營模式,為農場的可持續發展注入新的活力。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農業生產正朝著智能化、精細化大步邁進。這種轉變不僅大幅提高了農作物的產量和品質,為云臺農場創造了更多經濟效益,還成功促進了農業與生態旅游業的深度融合,讓鄉村振興的底色愈發鮮亮。”云臺農場林業中心負責人陸春浩說。
總值班: 曹銀生 編輯: 陶莎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