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藥三分毒”,但一些患者自行亂服藥現象比較普遍。近日,省衛生健康委聯合財政廳、人社廳和醫療保障局發布《江蘇省家庭藥師居家藥學服務實施方案》,切實保障患者用藥安全。
一項網絡調查數據顯示,在年輕人群體中,有個頭痛腦熱之類小毛病,僅有22.81%的人首選去醫院就診,近八成選擇自行解決,其中47.37%的人選擇“根據經驗判斷自行購藥”,14.04%的人選擇先上網查資料、問“百度”,然后自己去藥房買藥吃。
中國醫科院皮膚病研究所門診藥房負責人、主任藥師刁義平告訴記者,網絡上的醫學知識不一定全面、系統,個別商業網站為達到宣傳自己產品的目的,還會斷章取義,對病人服藥易產生誤導。“亂用藥有時會產生十分嚴重的后果。”南京鼓樓醫院肝膽外科主任施曉雷告訴記者,首先長期自行服用抗生素會導致細菌產生耐藥性;其次,多數藥物能治病也致病,存在損害肝、腎功能等副作用;此外,有時“頭疼醫頭,腳疼醫腳”亂用藥還會掩蓋疾病,導致醫生誤診誤斷、耽誤治病。
世界衛生組織曾經開展的一項調查發現,藥物性損害已上升至全球死亡原因第五位。在我國,80%以上的人有過隨意服用抗生素等藥物的行為。還有調查數據表明,我國每年約有250萬人因藥物不良反應住院。南京市第二醫院肝炎病區、東部戰區總醫院肝病中心等,每年都會收治數十例因亂服藥引起的肝損傷、肝衰竭患者。
“如果沒有專業醫生指導,患者‘憑感覺’自己買藥服用,有時會非常危險。”江蘇省中醫院副院長、外科主任江志偉說。揚州市首席家庭藥師、揚州大學附屬醫院主任藥師黃富宏告訴記者,他曾到邗江區一戶家庭上門開展藥事服務,老爺爺有房顫,醫生開了“華法林”片,服用一段時間后效果明顯。老爺爺認為這是好藥,就讓老伴也服用,而老奶奶并沒有這個適應癥,一個多月后老奶奶出現皮下、鼻出血癥狀。揚州市廣陵區文峰街道連福社區徐立梅家庭藥師團隊在一位86歲空巢老人家中幫助做藥箱整理時,發現老人家中有63種過期藥,重達11斤,有的藥品已過期9年多,柜子上、床頭、桌上、廚房、衛生間、窗臺上,藥品堆得到處都是。
新發布的《江蘇省家庭藥師居家藥學服務實施方案》提出,將家庭藥師納入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團隊,為簽約居民提供用藥建檔、藥物咨詢、藥物治療管理、重點人群用藥監護、家庭藥箱管理、合理用藥科普、宣傳國家藥物政策等豐富多樣的個性化用藥指導服務,提升家庭藥師居家藥學服務能力和水平。據省衛健委藥政處相關負責人介紹,該《方案》將促進家庭藥師規范化、制度化、可持續發展,省衛健委正在就《江蘇省家庭藥師居家藥學服務規范》征求各方建議,將擇期發布,目前揚州市、蘇州市正在申報家庭藥師居家藥學服務醫保支付項目。
□ 本報記者 仲崇山
總值班: 吳弋 劉昆 編輯: 陶莎
來源: 新華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