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3月5日上午9時在人民大會堂開幕,聽取和審議國務院總理李克強關于政府工作的報告,審查國務院關于2016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審查國務院關于2016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與2017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的報告。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的政府工作報告剛剛結束,人民日報公眾號隨即推出《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極簡版!只有600字》。
毫無疑問,李克強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非常重要。按照以往的常規,媒體再怎么濃縮也要幾千字的篇幅。人民日報打破常規,推出政府工作報告極簡版:一、去年工作不容易,“十三五”實現良好開局;二、今年目標;三、今年幾項重點工作。寥寥600字,簡明扼要,濃縮了政府工作報告的精華,讓讀者在幾分鐘之內就能對總理的報告有一個大致的了解。
人民日報的這個極簡版推得很及時,也推得很成功。從傳播效果看,文章推出不過十幾分鐘,閱讀量就達到了十萬以上,其受歡迎的程度可想而知。從讀者的反饋來看,也證明了這一點。讀者紛紛留言,稱贊這個極簡版“簡潔大方,生動明了,很接地氣,這報告,我五體投地!”還有讀者評論:實在,用數據說話,務實。
文風體現黨風。早在延安時期,毛澤東同志就以《反對黨八股》告誡全黨,“要使革命精神獲得發展,必須拋棄黨八股,采取生動活潑新鮮有力的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文風。”在2016年2月19日召開的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也專門強調了轉作風、改文風的問題,指出,好的新聞報道,要靠好的作風文風來完成。
這次“兩會”報道,中央和地方媒體都在內容和形式上做了一些創新,亮點紛呈,勁吹清新文風。移動端在快字上做足了文章,傳統紙媒則在深度解讀上做足了功課,全媒體立體傳播格局,讓多媒體同頻共振,各顯神通。“兩會”之前,人民日報就推出微視頻《人民代表習近平》,講述了一位普通而又特殊的“代表”的故事。與此同時,中央電視臺新聞客戶端也推出“習近平‘兩會’說”微視頻,剪輯了2013-2016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11次“下團組”時的講話同期聲。傳播效果非常好。
某種程度上,“兩會”報道的文風也是“兩會”的會風,是“兩會”取得成功的重要環節。今年是我國全面深化改革向縱深推進的關鍵一年,是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重要一年,黨的十九大將于下半年召開。在這個重要時間節點上召開的全國“兩會”,顯得尤為重要。讓全國人民及時知曉“兩會”精神,關注“兩會”進程,參與“兩會”熱點話題討論,為“兩會”建言獻策,也是人民當家作主的生動實踐和具體體現。
中央和地方新聞媒體適應新的形勢,努力改進文風,創新“兩會”報道,讓今年的“兩會”真正做到了舉國關注、全民參與。為人民日報及時推出政府工作報告極簡版點贊,為廣大媒體轉作風改文風點贊,也為“兩會”贏得舉國關注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