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連云港日報全媒體記者 莊婷婷)在灌南縣百祿鎮高湖村,提到張亮亮,老百姓都會豎起大拇指。作為新一屆省委駐灌南縣幫扶工作隊隊員,2016年2月,張亮亮開始擔任省定經濟薄弱村高湖村第一書記。駐村工作2年來,高湖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張亮亮也實現了從高校團干部到一線扶貧隊員、駐村第一書記的角色轉變,他也是省委駐灌南縣幫扶工作隊唯一一名獲得灌南縣“優秀共產黨員”榮譽稱號的幫扶隊員。
“我是在甘肅農村長大的,一直在南京農業大學團委工作,對農業并不陌生。但剛到高湖村時,面對村里薄弱的經濟基礎,壓力還是挺大的。”張亮亮笑著說,“既然來了,不管遇到什么難題,責任擔當不能忘,不干則已,干就要干好。”
經濟薄弱村要脫貧,選好扶貧項目是關鍵。張亮亮結合高湖村實際和后方單位南京農業大學的農業科技資源,把扶貧項目定位為農業產業項目。那段時間,他坐著大巴車反復奔波于學校和灌南之間,到學校找項目、找專家。在各方的指導支持下,高湖村先后規劃實施了水稻標準化集中育秧基地、高標準果蔬大棚、稻麥規模化種植、農機合作社、屋頂光伏發電等產業項目。目前,工作隊立項的幫扶項目全部按期完工,其中水稻標準化集中育秧基地項目,依托南京農業大學承擔的江蘇省重大農推項目支持,為全縣稻米生產“十個統一”全產業鏈建設發揮龍頭作用,當年為村集體增收17萬元,帶動一批低收入農戶用工增收。
改善村容村貌也是扶貧開發的重要內容。目前,高湖村綜合服務中心和衛生室已改造出新,并新建近2000平方米村民活動廣場,配套文化設施、公園、球場、鄉村大舞臺等,既改變了環境面貌,也為村民休閑提供更多空間。村里鋪設4.5米寬硬化道路近1公里,安裝路燈107盞,主干道兩側綠化近5公里,方便群眾日常出行。
兩年來,張亮亮在高湖村先后實施了9個幫扶項目,投入各類幫扶資金250多萬元,2017年年底實現村集體收入35萬元以上,可如期實現高湖村脫貧“摘帽”目標任務。幫扶成果的取得,離不開后方單位南京農業大學的支持。學校兩年共撥付幫扶資金100萬元,并專門對承擔的江蘇省重大農推項目和掛縣強農項目將灌南縣納入規劃,支持灌南縣和高湖村發展現代農業。學校兩年共派62人次的領導、專家教授到灌南縣、高湖村考察指導幫扶工作,其中水稻栽培專家李剛華教授先后6次來到灌南,為高湖村的農業產業項目傾注了大量心血。這兩年的暑假,張亮亮還對接南京農業大學團組織實施“智農惠民”助力脫貧攻堅行動,先后有3個大學生志愿者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團隊共計36名師生到高湖村開展活動。
如今的高湖村已實現了產業項目的從無到有,一批“造血”項目建成投產,既夯實了村集體經濟,也帶動老百姓增收。村里的環境也煥然一新,每天晚上,村民們都會在新建的廣場跳廣場舞。“外出打工的年輕人回家后,看到村里翻天覆地的變化,都發自內心地感到驕傲,大家都喜歡到村部周圍去走走看看,拍個照片。村里年輕人找對象也比以前容易了。”村民胡大爺笑呵呵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