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記者 楊銳冰 通訊員 一平 貴珍 曹江) “很感激張爺爺輔導、陪伴我的那段美好時光,至今令我十分難忘。”從小學三年級開始接受輔導,今年已讀高二的劉小鵬,提及往事仍激動不已。據悉,為了讓轄區留守兒童能夠有個溫暖的家,新南街道發動“五老”人員成為“代理家長”,照顧孩子的學習、生活,讓他們得以健康快樂成長。
劉小鵬口中所說的張爺爺,名叫張文浩,家住海州區新南街道玉龍社區,今年82歲,是一位有45年黨齡的老黨員,身體硬朗,精神矍鑠。從2008年起,他和老伴武心巧騰出自家的房子,義務照顧社區留守兒童,幫助他們學習書法、溫習功課,讓留守孩子處處感受到家的溫暖、親人般的呵護。
玉龍社區流動人口、農民工子女多,外出務工父母與子女兩地分隔,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2008年,由玉龍社區黨委書記駱曉紅發起的全市首家由“五老”人員組成的兒童“代理家長”應運而生,義務承擔起社區留守兒童的生活照料和親情關懷,為留守兒童提供心理健康教育、托管服務等。
為了讓留守兒童得到更多的呵護和關愛,社區發動轄區內的“五老”人員對孩子們進行了一對一、多對一的文化輔導、思想交流。活動涉及定期找學校班主任或任課老師了解留守兒童在校表現,與留守兒童談心,指導、輔導家庭作業,及時與其外出務工經商的父母交流他們的學習、生活、思想狀況,較好地解決了留守兒童放學無人管、上網吧、溺水、斗毆等安全問題,使眾多家長安心務工經商忙生產。
玉龍社區“代理家長”工作室不僅關心留守兒童的學業問題,更關注他們的身心健康。留守兒童小吉(化名)的母親早年離世,父親重組家庭不久就因病去世,繼母也離家出走,社區書記駱曉紅自愿與他結成對子,除了輔導作業、擔任陪護外,還定期與監護人一起共同商討孩子的管理措施,使其健康成長。
據統計,社區“代理家長”工作室成立10年來,先后舉辦愛心圓愿、夏令營、讀書活動共計120場次,受益兒童280多人次,為留守兒童創造了良好的成長環境,使社區環境更加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