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連云港日報全媒體記者 周瑩 通訊員 王雅萱 柳芳 張蘇婭 實習生 李紅) 正大天晴宣布其自主研發的用于治療晚期或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創新藥鹽酸安羅替尼上市;恒瑞醫藥宣布其研發十年的優選化療藥物上市……今年以來,港城醫藥企業頻繁交出創新成績單。市經信委相關負責人表示,隨著港城醫藥企業進入創新收獲期,醫藥板塊正在成為我市經濟強引擎。今年前6個月,我市醫藥板塊實現產值增長超過兩位數,拉動全市規模工業增長2.4個百分點。
在近40年的時間里,我市醫藥產業從80年代末剛起步時年產值不足3000萬元,到2017年已實現產值666億元,實現了從仿制向原創轉變,從領跑全國到參與全球競爭。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這樣創新成績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固守創新寂寞成就的。
持續研發投入成就“連云港醫藥現象”。恒瑞醫藥總經理周云曙表示,恒瑞醫藥研發費用占營業收入的比重常年維持在10%左右。其中,2017年恒瑞醫藥投入的研發資金達到17.5億元,占公司當年營業收入的12.65%。在連云港,這樣的研發投入并不是恒瑞個案。正大天晴、豪森藥業、康緣藥業等連云港企業均達到或者接近這樣的研發投入。以企業為主體的創新,讓連云港醫藥產業發展天生具有市場敏銳度,并時刻保持創新的活力。
與此同時,連云港醫藥產業還形成了獨特的創新體系和強大的人才團隊。目前,我市醫藥龍頭企業恒瑞醫藥、正大天晴、豪森藥業、康緣藥業均已經建立了從新藥發展到臨床研究的完整創新體系,企業在新藥創制方面形成了上市一批、臨床一批和開發一批的良性循環,恒瑞醫藥還實現了高品質注射劑、口服制劑和麻醉劑在歐美日市場規模化銷售。與此同時,連云港醫藥行業還形成了超過5000人的研發團隊,其中碩士以上學歷占到研發人員比重超五成。
在企業可持續創新的同時,政府支持也沒有缺位。根據市科技局數據顯示,我市醫藥產業獲得省級成果轉化項目資金超過1.6億元,累計承擔國家“重大新藥創制”科技重大專項91項,項目位列全國地級市前列。截至2017年,全市醫藥產業累計集聚國家千人計劃18人,引進“創新團隊”3個。
政企共同發力確保了連云港醫藥板塊創新持續,并最終形成中國醫藥創新的“連云港現象”。截至目前,連云港醫藥企業在研的創新藥超過百個,其中超過20個創新藥在海外開展臨床研究。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會長郭云沛表示,連云港醫藥企業以自身發展印證了創新驅動發展真理,也為世界醫藥創新提供了中國“藍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