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李耀華 楊迅 孫佃娟
城區下水道被堵后水流不暢怎么辦?常規做法是,市政養護工人利用傳統機械清淘一番,如果仍未通暢,則由工人進入窨井直接搗騰一下。但如果堵點并不在窨井附近,則只能憑經驗清淘了,搞不好還得開個“馬路拉鏈”折騰一番。不過,現在海州市政工人已開始嘗試使用新式清淘武器,借助高科技來處理下水道“腸梗阻”問題,特制的小機器人可以進入狹窄的管道直接清理堵點。
8月2日,筆者在海州巨龍北路一品苑小區西大門附近看到,現場眾多橙色市政養護機械。其北首一輛清淘車一馬當先,伸展“臂膀”撈取一處窨井中的沉積物,連續數次操作后,窨井內已基本干凈。不過,僅僅清理窨井顯然不是下水道清理的全部,其后面另一撥市政工人操作另一輛清淘機械,只見大家把一根繩狀物品放入窨井中,該物品在動力牽引下伸入與窨井連接的下水道,待繩狀物品另一端被送至鄰近窨井,市政工人再度抽回繩狀物,粘滿油污的沉積物被慢慢帶出水面。
“這附近餐飲店較多,很多店鋪經營者餐飲殘留物未經處理直接送入了下水道,這一帶經常出現下水道堵塞現象。”海州市政管理一處現場負責人肖丹說,“所以我們不得不對這里的下水道進行重點清淘,你看下水道沉積物油脂含量很高,工人清淘非常費力。”
“所以,我們今天請來了高科技設備幫忙。”肖丹邊說邊指向道路南側一輛車,“那輛車里就是能清理下水道的機器人呢!”
筆者急忙向那輛面包車走去,而旁邊的操作人員已將幾個精致的長條箱請下車來,打開箱子,工作人員分別開始現場組裝,僅幾分鐘時間,一位腳蹬防滑輪的貌似鋁合金材質的機器人已組裝完畢。一位操作人員先用井下探測設備查看與窨井連接的下水道內況,下水道內堵點很快在手持電子顯示屏上顯現出來。隨后,另一位操作者將機器人送入井下管道,顯示屏上清晰顯現出機器人清理堵點的畫面,隨著機器人深入管道,另一處堵點再次被清理掉,整個清淘過程看起來非常神奇。
“以往清理類似下水道,必須有工人進入窨井,這樣就不得不面對沼氣等有害氣體,非常危險。”海州市政一處技術負責人吳寧說,“現在有了井下機器人,它們不僅可以潛望下水道實況,還可以直接清理堵點,操作簡便且可以規避人工清淘風險。這套裝置單價超過50萬元,機器人介入下水道清理工作,是今后城市市政養護管理的大方向。”
據介紹,市政一處主要負責“老新浦”一帶的市政管網養護,最近幾年城區建設發展速度較快,一些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沒有跟上,加之原新浦老城區地勢較洼,遇到強降雨天氣,很容易造成城區大面積受淹。市政一處此前組織精干力量針對全區主次干道歷年積水較為嚴重的地段和區域全面開展隱患排查,共排出包括小區、涵洞、道路交叉口等在內的重點地段(片區)10個。目前已完成對通灌路蘇寧段、華聯北側建聯路、西橋社區等易澇點的改造,并對城區下水道特別是老城區和低洼片區排水系統進行全面疏通,累計疏通主次干道及街巷下水道150公里,清淘雨水井5426座,確保轄區市政道路管網排水系統暢通。
“人工清淘仍必不可少,但今后借助先進機械操作是大勢所趨。”肖丹說,“清淘下水道一直是‘粗活兒’,新型機器人把清淘變成了技術活,今天的機器人操作只是開始,看來今后要想真正做好市政養護管理,工匠精神必須具備,高科技力量必須得到更好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