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通訊員 王一平 王雅萱)今年上半年,海州區各項經濟指標既保持了強勁的發展勢頭,同時更實現了速度與效益的“齊頭并進”,呈現出經濟結構向高精尖轉變,骨干企業向規模型、質量型轉變,制造模式向低碳、環保、節能方式轉變的跨越。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至6月,海州區完成一般預算收入18.6億元,同比增長14%;規模以上工業應稅銷售收入121.2億元、工業增值稅7.7億元、企業所得稅6.2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7.1%、14.8%、27.6%。各項主要經濟指標好于預期,快于周邊,高于全市。
短短半年,為何能有如此亮眼的“成績單”?關鍵是以一貫之地深化改革,加快結構調整步伐。今年以來,海州區進一步強化產業為本、項目為王、服務為上的工作理念,聚焦產業,緊盯項目,以大投入推動產業實力的新躍升。進一步明確了工業強區戰略,適時提出“一區五園”發展戰略,積極培育“園中園”,大力發展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三新”經濟,打造高端都市產業基地、科研成果轉化基地和創新創業孵化基地,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步伐。
大力淘汰落后產業,積極推進高新產業發展。今年以來,該區緊緊圍繞新能源、新醫藥、新機械設備制造等新興產業為導向,以調高調優調新為原則,加快企業轉型升級步伐,以263專項整治為契機,取締“十小”企業31家,關停城區化工企業9家,“小散亂”企業15家,德邦化工實現整體搬遷。堅持綠色招商,注重引進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的項目,對不符合產業改革、環保要求的進行嚴格把關。
做大做強現有企業。今年上半年,該區深入落實企業培育行動計劃,發揮好金控集團、工投科貸公司、產業基金等平臺載體作用,全力支持正大天晴、天明機械等5家優強企業,聯瑞新材料、美步家裝等59家“規升巨”企業和38家“小升規”企業增資擴股、技術改造,推動企業生產由自動化向智能化、信息化升級,提升核心競爭力。同時狠抓在手項目推進。緊盯244個區級以上重點項目,用好“三張三單”等有效機制,推動工業洗衣機等未開工項目盡快開工、如年二期等進度滯后項目加快建設、中青創黑硅等在建項目早日竣工投產。今年1至6月,244個區級以上重點項目中新建項目157個,開工121個,開工率77.1%,完成產業投入近70億元。其中,康達智二期等12個項目竣工投產,70個市級重點項目進度全面達序時、超序時。總投資20億元的深圳醫療器械產業園、16億元的中聯智谷科創園、10億元的鷹游紡機成套裝備、2億元的正大天晴技改項目等65個招商項目成功簽約,其中5000萬元以上的產業項目35個。
突出抓好招商選資,推動一批大項目、好項目持續落地。圍繞醫藥健康、裝備制造、新材料等主導產業,大力招引上下游配套企業,著力實現建鏈、補鏈、強鏈。依托“一谷一園一院”、科技企業孵化器、眾創空間等現有載體,重點招引科技含量高、產品附加值高的通信技術、智能制造、工業設計等戰略性新興產業。
在此基礎上,海州區還強化項目幫辦服務,深化“放管服”改革。年初以來,該區從優化投資環境,強化服務工作入手,完善優惠政策,改進服務方式,建立了區領導聯系服務企業聯系點制度,實行一個領導、一個企業、一套人馬、一抓到底的“四個一”工作機制,贏得了客商的贊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