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肖婷婷 張晨晨 張晶晶 史衛平 莊婷婷 伏廣進)養成文明的出行習慣、文化引領城市文明創建、健步走讓身體更健康、市容更“精致”……國慶期間,港城把文明城市創建作為重要載體,不斷提升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市民精神面貌煥然一新。創文,讓城市更美好。
體育場館成為城市文明窗口
10月1日上午, 海州體育館內彩旗飄飄,熱鬧非凡。由市健步走專委會舉辦的首屆健步走風采展示大會在這里拉開序幕,來自市健步走專委會的19個健步走大隊千余名隊員參加此次展示活動。
8時許,入場式開始。在國旗、會旗、隊旗和紅旗方陣的引導下,由68人組成的儀仗隊伴著解放軍進行曲的旋律,以閱兵式標準軍儀首先通過主席臺。緊隨其后的是1至19大隊的健步走隊員們,他們統一著裝,在各自隊長的引領下,邁著矯健的步伐,雄赳赳氣昂昂地通過主席臺,盡秀英姿風采。
“健步走活動是我市重點打造的群眾體育活動,它能夠進一步推動全民健身活動的開展,倡導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展示積極向上的精氣神,為我市創建文明城市助力加分。”市體育局相關部門負責人介紹。健步走是中老年朋友十分喜愛的一種健身方式,市健步走專委會成立2年來,隊伍迅速發展壯大,目前已經擁有注冊隊員2000多人。每天晚上,市區各個活動點,都有健步走隊員健美的身影和嘹亮的口號,他們已逐漸成為文明港城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受到廣大市民的追捧和點贊。
海州區體育館是健步走3大隊的固定活動點之一,隊員劉女士每天都要來這里溜達幾圈。而晚上則是海州區體育館最為熱鬧的時候,隨處可見健身者的身影。跑步的、打球的、跳廣場舞的……不一而足。“海州區體育館建有中心廣場造型、一片標準足球場、四片籃球場、兩片網球場,不僅功能齊備,而且管理也非常到位,地上絲毫不見果皮碎屑類垃圾,各類文明標語也是隨處可見。”
“現如今,南廣場改建火熱進行,不少人流分流到海州區體育館。自開館以來,海州區體育館的人流量居高不下,幾乎每個周末都會有群眾活動在這里上演。”海發集團相關部門負責人坦言。健身活動已融入百姓的日常生活,健身人群也成為我市一道靚麗的風景線,他們為我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不僅如此,海州區體育館作為我市的“窗口”、“形象”單位,充分利用高人流量特點,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配合港城創文工作。體育館入口處設置了2處宣傳欄,并張貼“連云港市民文明行為20條”和“連云港市民文明公約”;中心廣場上,建立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廣場,將二十四字核心價值觀設計為圓形造型立于中心廣場四周;足球場地圍欄四周,張貼了“社會主義價值觀、市民文明公約、文明市區、文明出行、關愛未成年、文明旅游、保護環境等”等文明內口號。
此外,在足球場西圍欄上還制作了“高質發展 后發先至”宣傳標語,并輔以奮力奔跑的運動圖案,在籃球場和網球場地相接的圍欄上制作了“鍛煉身體增強體質”“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綠色和諧共創文明”宣傳標語,并配以籃球、網球運動圖案,使宣傳標語與體育館環境相協調。
文化活動助力“創文”
為弘揚正能量、引領社會風尚,營造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濃厚氛圍,國慶前夕,“青春建功高質發展攜手共創文明港城”演講比賽(半決賽)在市外國語學校報告廳舉行。選手們通過單人、雙人、多人等演講形式,結合PPT或視頻資料,從不同領域、不同角度講述在參與文明城市創建過程中的感人故事,演講感情豐富細膩、表達流暢自然,深深感染在場評委、嘉賓和觀眾。實際上,國慶長假期間,圍繞“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主題,我市各個條口、部門組織舉辦了多種文化惠民活動,讓群眾通過各種文化娛樂活動的方式,參與到“創文”的熱烈氛圍中。
10月1日,由市文廣新局主辦、市博物館承辦的《中國史跡聚珍———海上絲綢之路》連云港巡回展在市博物館開展。展覽共匯集了廣州、南京、寧波、威海等全國21個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城市的70多個史跡點和出土文物資料,連同豐富的文獻記載,展現了我國海上絲綢之路兩千多年的發展歷史及其豐富的文化內涵,追尋海絲文化的集體記憶。此次展覽彰顯了港城的歷史文化定位,加強了海絲沿線各城市之間的交流,展示和宣傳了各城市的海絲文化遺產的保護、利用和最新研究成果,更是助力我市創文工作錦上添花。據悉,本次《中國史跡聚珍———海上絲綢之路》連云港巡回展從10月1日延續到10月31日。
“市圖書館各種功能室都有,實用又很有趣味,文化活動氛圍濃厚,我很滿意!”國慶期間,帶著孩子前來閱讀的王女士對市圖書館工作人員說道。市圖書館一直積極提倡親子閱讀、閱讀從娃娃抓起,鼓勵家長從零歲開始為孩子讀書,并致力于為港城家庭創設一個集閱讀、游戲、親子活動為一體的完美空間,“閱讀起跑線”項目正是為此而設。
為了加深孩子對國慶節的了解、增強孩子的愛國意識,國慶期間,市圖書館特舉辦【連圖童閱會】閱讀起跑線第十一期《我愛你祖國媽媽》國慶特輯活動。活動中,圖書館的老師給孩子們講解了國旗、國徽、國慶節的含義及由來,并通過繪本故事加深孩子對國慶節的了解。此次活動不僅弘揚了中國文化,使孩子們在這樣特殊的日子里感受到了對祖國媽媽的熱愛之情,也加強了對孩子的愛國主義教育,讓孩子懂得了我們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
豐富多彩的文藝演出活動,也為我市創文工作助力添彩。國慶長假第二天,綿柔兼香海州灣“全國舞蹈城市公開賽”在市文化藝術中心圓滿落幕。數百支參賽隊伍,在國慶長假期間,上演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舞蹈表演。現場,近千個座位座無虛席,家長、舞蹈老師、觀眾一起欣賞了精彩紛呈的舞蹈演出。“文化活動的豐富和精彩與否,是凸顯一座城市文明發展程度的標志之一。市民們若是始終都能沉浸在豐富多彩的文藝熏陶中,提升自身文藝素養,豐富精神世界,這座城市的創文工作才會更加有力。”一位參賽者坦言。
為了市容更“精致”
市容市貌干凈整潔、大街小巷亂擺亂賣、占道經營現象不見了,雜亂無序的集貿市場變得有序凈潔了,街道兩旁的“牛皮癬”也被精美的創建文明城市公益廣告所取代……這一股股“文明新風”不僅讓城市更神清氣爽,也讓居住者們感受到了實實在在的創文給城市帶來的諸多變化。
國慶長假期間,家在外地的城管海州一大隊新東一中隊隊員徐大寧沒有回家探親,而是和全體執法隊員一起,從上午8點一直到深夜,在大街小巷步行巡查,一旦發現占道經營業主便及時勸離。據悉,為了做好節日市容保障工作,市區城管環衛部門3000多名人員全員在崗,保障市民過上一個秩序井然的假期。
“過節期間流動攤點增多,也是我們最忙的時候。”徐大寧告訴筆者。國慶期間工作量翻倍,除了加大整治人流密集地區流動商販亂擺亂賣、商家促銷占道經營等行為,城管全體執法隊員針對節假日期間中心城區人流量大、市容亂象多等情況,突出重點商圈、重點地段、窗口地區及周景區邊區域整治力度,及時勸導、清理。
據悉,節日期間,全市3000余名環衛工人全部堅守在工作一線。針對節日期間人流量、車流量大幅度增加的實際情況,市區環衛部門科學合理調度人員、安排班次,提高了道路、公交站臺和公共衛生間的清掃保潔頻率,垃圾日產日清。海州區環衛部門相關負責人介紹,每天早上不到5點鐘,高壓沖洗車、道路清掃車等機械車輛就和環衛工人們同時上崗,7點前基本完成市區主干道的灑掃。
家住溫哥華小區的居民張慧對巨龍路環境的變化看在眼里。“現在的巨龍路完全大變樣,實現了‘華麗的蛻變’,占道經營沒有了,噪音擾民、污水橫流等情況得到改善,整條街道干凈整潔有序。”
市民張慧眼中的這些變化也得益于城管部門開展市容亂象集中整治,目的是要給市民營造干凈整潔、文明有序的城市環境。經過努力,城市環境得到改善,市容亂象成為“過去式”,一個個文明細節的疊加正切切實實地改變著港城人的生活。
一天只發現一輛“非標車”
10月1日,一輛搭載6人的非標三四輪車出現在市區蒼梧路上,被市公安局交警支隊海州一大隊民警成善偉帶領的查緝組查扣,“守了一天就發現這一輛。”我市自今年6月底開展非標三四輪車整治工作,截至目前,市區共查扣551輛,還有102輛在售車輛被封存。
駕駛非標三四輪車非法載人的男子陳某是東海人,車上搭載的6人中,有1名老人和3名兒童。“我還以為國慶節街上不會有交警,所以就大著膽子騎上街來,沒想到你們過節都不放假。”陳某在車被查扣后一臉懊惱。“現在街上基本上都看不到非標三四輪車了。你的車上還坐著老人和小孩,危險不危險?”查緝組組長成善偉說。
在這次非標三四輪車集中整治中,由公安、交通、工商、質監、城管等部門成立了24支路面查緝綜合執法隊、4支路面查緝機動隊以及4支交警執法服務站查緝隊,圍繞11條重點整治路段和4處廣場、港城大道各BRT站臺周邊等重點整治部位,查扣非標三四輪車194輛,其中非法載客營運24輛,首次告知1096輛次。對非禁行路段、部位,采取定點查緝和流動查緝相結合的方式,加強路面執法管控。
同時,還成立3支源頭查緝綜合執法隊,市區分別查扣、封存在售非標三四輪車357輛、102輛。公安部門還在市區主要出入口和檢查站設查控點,嚴查運輸非標三四輪車整車及配件的車輛。
對接送學生車輛,由教育部門督促學校落實工作責任,組織家長簽訂《不乘坐非標三四輪車承諾書》,會同交警部門落實違法抄告措施;對918輛環衛車輛、696輛郵寄快遞車輛進行了“統一車身顏色、統一外觀標識、統一張貼二維碼”規范管理。
通過整治,市區非標三四輪車上路行駛現象明顯減少。據市公安局交警支隊提供的數據,涉及非標三四輪車交通事故起數同比下降14.5%、死亡人數同比下降23.3%,重點整治路段、部位基本上沒有非標三四輪車行駛、市場上基本沒有公開銷售商戶,道路暢通率平均提升19.5%以上。集中整治結束后,我市將落實五項長效管理措施,確保非標三四輪車整治成效不反彈。
小公廁體現大文明
10月1日國慶長假第一天,當大部分人都在享受輕松的假期時,蘇寧公廁保潔員賀維蘭依然像平時一樣,每隔一段時間就要拖地、清理紙簍。“節假日人流量大,我更要注意保持衛生。”她一邊拖地一邊說。
可能不少人還記得,位于海州區通灌北路的蘇寧公廁曾經是一排簡易房,只有3個門,不僅滿足不了市民需求,衛生狀況也不理想。如今,這里是一座灰白兩色的建筑,完全融入城市家具風格,造型簡潔大方。這樣的變化在海州的綠地游園、商業街區以及大街小巷隨處都能看到。借著創文的東風,海州把改建、擴建、新建城鄉廁所作為城市創建、民生改善的重要抓手,從小處著眼,從實處著手,掀起了轟轟烈烈的“廁所革命”。
市民王女士今年46歲,每天清晨都要到西鹽河邊鍛煉身體。“過去這里沒有公廁,許多人經常在河邊大小便,很不文明。現在沿著河邊修了好幾座高檔公廁,干凈衛生,條件也好,為我們早起晨練的人提供了方便,城市的衛生也有了保障。”
小細節體現大文明,小廁所彰顯大民生。筆者走訪發現,今年改建、新建和擴建的每座公廁都設有獨立的蹲便器和小便器,地面鋪設防滑地磚,墻面瓷磚到頂。拖把池和洗水池分門別類,所有公廁進行統一編號,設置了規范的中英文標識牌,配備毒餌站、捕蠅籠、防蠅簾等病媒生物防治設施。同時嚴格落實維護保養、清掃保潔和消殺除臭等一系列規章制度,確保所有公廁達到“四無四凈”衛生標準。此外,改造后的公廁普遍新增了無障礙設施,張貼了文明標語和標識,同時公廁周邊環境也進行了美化,做了創文的彩繪墻等,有效改善了城市環境面貌。
“小廁所連著大民生,3年內海州區將累計安排資金9000多萬元,新建7座一類公廁,分批提檔改造417座公廁,城區內全面消滅旱廁。我們在加強公廁硬件設施建設的同時,將深化公廁管理水平提升,把管好公廁作為提升城市形象、服務民生、辦好民生小事的實事來抓,讓城區公廁管理服務整體上水平,滿足居民如廁需求。”海州區環衛處主任夏興寨說。
志愿服務 讓港城更文明
交通文明是城市文明的重要標志,也是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主要內容之一。近期,為響應市委、市政府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號召,團市委組織青年志愿者在每個周末重要時段開展文明交通志愿服務。來自海州區各街道團委、蘇北計劃、青年文明號創建單位和港城各高校的300余名青年志愿者不畏風雨、不懼艷陽、不誤一崗班,將挺拔的身影變成了城市文明的導航。
“您好,請走斑馬線!”昨日上午,正值國慶假期出行早高峰,來自新東街道、身穿紅色馬甲、手持文明出行警示旗的文明交通志愿者王震正在市區朝陽路和郁洲路交叉口認真進行交通安全勸導工作。
王震告訴筆者,從7月下旬參與我市開展的非標三四輪車整治工作至今,31歲的他已經在市區重要路段的馬路上站了2個多月。與同伴們經歷了一個夏天的高溫和暴曬,由于身體消耗大,王震瘦了十幾斤,原本白凈的皮膚也曬得黝黑。9月中旬,得知團市委組織青年志愿者開展文明交通志愿服務,主動放棄屈指可數的休息時間,也沒能在國慶期間和家人相聚共游,王震依然選擇走上港城的街頭路口,對行人亂闖紅燈、不走斑馬線等道路交通違法行為進行勸阻、糾正,引導行人遵守交通規則。
一張張溫馨的笑臉,一句句懇切的話語,王震和同伴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港城的文明交通貢獻著力量,也喚醒了市民們思想深處對文明生活的向往。
據了解,這項志愿服務活動將一直持續到12月底,每個周末早、晚出行高峰時段在港城14個重點路口,青年志愿者們將身著統一服裝,協助交通執勤民警和輔警宣傳文明交通“連云港共識”和安全行車“連云港規矩”,開展勸阻交通違法行為、維護道路交通秩序等志愿服務工作。“這段時間以來,不斷有熱心市民主動聯系希望加入志愿者隊伍。感謝每一位志愿者,感謝港城的每一位文明市民,正是你們,讓港城更美麗!讓城市更文明!”相關負責人表示。為充分發揮廣大青年在創建全國文明城市進程中的生力軍作用,團市委還組織了青年志愿服務“七大行動”、百家社區志愿行等活動,攜手更多的志愿者共同參與港城的文明城市創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