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交匯點記者 王夢然 袁宇韜)你可曾收到多年未聯系的“好友”突然的問候
而一切不過是為了想方設法“借我點錢”
你可曾看到突然蹦出的小網頁
告訴你點開即可領取精美大獎
而點開卻會讓你明白什么叫“多么痛的領悟”……
當今“萬物互聯”的時代,網絡安全日益重要。從今年開始,每年9月的第三周為網絡安全宣傳周,今年的主題是“網絡安全為人民,網絡安全靠人民”。
你被網騙“套路”過嗎?
你被這些看似豐厚的獎勵“誘惑”過嗎?
如何避免這樣的遭遇?
近日,交匯點記者走上街頭,采訪到了不少大家在網絡中遇到的悲憤的、傷心的,讓人拍案而起的“被騙經歷”。我們從中挑選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網絡安全小故事,廣而告之,希望大家以此為戒、提高警惕,更好地認識網絡安全的重要性。
街拍劇透:
走過最長的路,就是騙子的“套路”(此處省略無數滴眼淚)被網絡詐騙”套路”過嗎?街頭群眾的反應和態度還真是各不相同。
縱使網絡詐騙“猛如虎”,卻也依舊有集智慧與自信于一體的“女漢子”啊!
求小編內心的陰影面積……唉算了算了,放你走吧,祝你趕火車順利吧!那什么,小編再啰嗦一句……網絡詐騙你還是得防著點啊,騙子愛下手的就是你這樣耿直淳樸的好少年呢。
這樣的大美女都騙,這些騙子怎么忍心!太可惡了!小編聽著都心疼……
別讓騙子影響了我們對生活的期待,要聽警察蜀黍的話,保護好個人信息真的很重要喲~
對于敵人要像秋風掃落葉一般無情!看看街頭群眾對于騙子都有什么想說的話:
相關鏈接:
習以為常的用網行為很可能就是泄露信息、引來麻煩的源頭。記者采訪了國家互聯網應急中心的專家,梳理了七大可能引發風險的網絡習慣,為你一一拆招。
毫不分辨 什么都要“曬”
今年7月,24歲的美女教師李小姐突然收到朋友發來的信息,稱看到她的自拍照出現在網上色情廣告中。李小姐按照廣告中的電話聯系對方,對方稱照片是從網上找來的。李小姐這才想起,自己一個月前拍了些自拍照發在朋友圈里,沒想到會發生這樣的事情。
如今網絡時代,“曬”已成為網民最主要的行為習慣。但怎么曬才安全?
應對:不要曬火車票、機票、登機牌等,機票和火車票的條形碼或二維碼含有乘客的個人信息;不要曬護照、家門鑰匙、車牌、位置,這些會透露你特定時間所處的特定位置,也會透露你的生活圈;不要曬孩子照片及姓名,愛曬孩子的父母們,不妨限制一個分享范圍;不要曬家中老人照片,老人容易上當受騙。“曬”時要注意屏蔽一些人和功能。如使用微信時,可把“附近的人”、“允許陌生人查看十張照片”、“通過qq好友搜索到我”等選項關閉。
見碼就掃 隨便開藍牙
如今,“碼”行天下,很多人習慣了見碼就掃一掃,不少馬大哈根本不管二維碼來源。但網上有很多存在網頁掛馬的惡意網站,一旦用戶打開這些網站,電腦便會被植入木馬。一旦用戶掃描后跳轉的是惡意網站,可能會導致手機安裝惡意APP,泄露個人隱私,造成損失。
應對:對于陌生的二維碼,盡量避免掃描,對掃碼送禮品等活動也應提高警惕。此外,智能手機可通過藍牙傳播病毒,別人通過藍牙間諜軟件也可查看你的電話本、信息、文件,修改你的音量,替你撥號等,所以平時沒有特殊用途時,請關閉你的“藍牙”。
安裝軟件 不看用戶須知
用戶手機安裝游戲等軟件應用時,常被要求允許“使用你的位置”、“讀取通訊錄”、“讀取短信內容”、“打開聽筒或者其他設備”等權限。用戶在安裝時,一旦點擊“確定”,這些應用便可掃描并把手機信息上傳到互聯網云服務器。一旦資料泄露,別人就可能知道您的位置、通訊錄等敏感信息。
應對:選擇正規的APP應用商店安裝應用,要對協議和提示的內容仔細閱讀,進行甄別,盡量選擇賦予較少的權限,以免造成信息泄露。
網購粗心 到處留下痕跡
網購中最普遍的問題是信息泄露。網購后快遞包裹外一般都注明了用戶的姓名、電話號碼、住址等敏感信息,一旦信息泄露,容易給騙子以可趁之機。
應對:有選擇地填寫快遞收貨信息、不貪便宜;收到網購貨品后,涂黑快遞信息再處理包裝;如快遞公司不能送貨上門,需自提或是只到小區門口,就盡量不要填寫詳細門牌號等信息。
好奇心強 什么測試都玩
近日,一則性格測試的應用在網上刷屏。隨即,公安部治安管理局的官方微博發布了一則“安全貼士”,提醒大家都在曬的性格測試,可能會泄露你的隱私。對此,中國信息安全研究院副院長左曉棟表示,這類測試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要輸入使用者的個人信息,包括姓名、生日、手機號碼等等,目前有很多APP確實涉嫌竊取公眾個人信息。
應對:好奇心害死的不只是貓,有可能是你。除了性格測試,網絡上每天都會有許多新奇的事物出現,網民一定要冷靜,先認真辨別新事物,不要太有好奇心。
文件混放 下載隨意同步
一些網友是下載狂,但沒形成良好的文件管理習慣,各種隱私文件四散存放在電腦硬盤各個角落里,一旦把文件存放到P2P下載軟件的共享文件夾里,就很有可能被廣大網友下載到。
應對:P2P下載建議使用知名企業提供的軟件,網絡云盤同步存在文件泄露的風險,建議不要存儲涉及個人隱私、公司秘密等重要文件,或者先對文件進行強加密再存儲。
懶人懶法 密碼設置單一
《公眾網絡安全意識調查報告(2015)》顯示,75.93%的網民存在多賬號使用同一密碼的問題,44.42%的網民使用生日、電話號碼或姓名全拼設置密碼,17.05%的網民從不更換密碼。
姓名、個人生日、電話等個人信息相對易獲取,一旦用戶將其用作金融、網銀等重要賬戶的密碼后,極易被黑客破解,同時,多個賬戶使用同一密碼,且長期不更換也會擴大損失。
應對:在這個方面一定不能偷懶,密碼要有一定的復雜度和長度,最好是英文字母大小寫、數字和其他符號交叉組合,不同的網站和應用,不要用相同的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