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記 者 楊銳冰 通訊員 楊 迅) 錯落有致的建筑、干凈的居民區、通暢的道路……市區隨處可見。昨天,記者從市城建局獲悉,我市在過去5年里改造了198個老舊小區,極大地提升了港城市民居住環境和質量。接下來,我市還將不斷完善城市功能,大幅度提升城市外在形象和內在品質。
老舊小區整治
解決難題改善環境
樓道里滿是小廣告,各種雜物亂堆亂放,小區內道路坑坑洼洼……這是大家對老舊小區的印象。今年以來,隨著包括玉龍花園、玉帶新村、興業小區、山水灣、機關大院等15個老舊小區的改造,之前老舊小區存在的問題都將一一解決。
昨天,記者在玉帶新村看到,改造后的小區道路變得更為平坦,中心廣場經過改造,成為居民健身、娛樂的好去處。“以前小區里道路很破舊,騎車、走路都不方便,我們老年人想出個門都難。”家住玉帶新村的居民張大爺告訴記者,現在小區內破損的道路翻修了,排水管道也通暢了,老年人沒事就愿意出來走走,感到很舒適。“玉帶新村設立了近100個停車位,這樣既解決了居民的停車難題,也讓小區的道路更通暢了。”新南街道玉帶社區黨委書記陸紅介紹。
據悉,今年的老舊小區整治改造工作與背街小巷整治、黑臭河整治等工作相結合,計劃從今年起用3年時間,對建設時間長、設計標準低、配套設施不全、設備過時老化、環境臟亂差、無物管或管理不善的老舊小區進行第二輪綜合整治改造。
截至目前,我市已經用5年時間改造了198個老舊小區,完善基礎設施和配套、美化環境,推進實施專業化、社會化、市場化物業管理。通過有效的整治、改造,居民的居住環境和質量得到極大改善和提升。
基礎設施投入
城市功能更完善
據介紹,除了老舊小區改造外,我市不斷加大城市基礎設施投入,城市功能不斷完善,城市形象不斷提升。
在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方面,近年來我市先后完成市區道路黑色化改造31條,打通市區“斷頭路”24條,整治完成市區易淹易澇低洼片區24個,開工建設地下綜合管廊和海綿城市建設示范工程,完成198個老舊小區、2300多條背街小巷的整治改造,完成棚戶區改造530萬平方米。
此外,月牙島濕地公園、新絲路公園等18個城市生態公園開園迎客,苗嶺游園、西鹽河櫻花園等80個街頭游園建成使用,東鹽河、中山西路、臨洪大道等50條慢行系統和玉帶河景觀廊道惠及市區。市區年平均新增綠地300公頃,建成區綠地率達37.6%,綠化覆蓋率40.2%,人均城市公園綠地面積達14.4平方米。
在功能配套完善方面,完成城市飲用水輸水工程和海州水廠深度處理,加快實施大浦、墟溝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新建供水、污水、燃氣等管網300公里,普及率99.98%。科技創業城、新世界文化城、文化活動中心等一批公共建筑加快建設。
接下來,我市將以推進城市“有序、持續、健康”發展為目標,加快城市更新改造步伐。按照“民生優先、量力而行、盡力而為”的原則,圍繞“10分鐘便民服務圈”建設,加快老城區提檔升級和新城區完善功能。圍繞“國家文明城市”創建,彰顯生態本底特色,優化城市人居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