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記者 李國瑞 通訊員 劉 陽) 近日,為協助省文物局完成“江蘇省不可移動文物多媒體資源庫”中連云港地區文物的視頻拍攝工作,市重點文物保護研究所工作人員先后趕赴贛榆、海州、連云等多地,對20處市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進行了多方位、多角度的拍攝,以展示我市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豐富的歷史文物資源。
在此次拍攝過程中,攝制組從我市上報的1100余處文物保護單位及三普文物點中遴選出20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將軍崖巖畫、孔望山摩崖造像、海清寺塔、郁林觀石刻群皆入選,省保單位白虎山摩崖題刻、抗日山烈士陵園、石棚山摩崖題名石刻、連云港火車站,以及延福觀、李汝珍故居、三元宮遺址、子午亭、田橫崗遺址、精勤書院、民主路民國建筑群、東亞旅社、錦屏磷礦舊址、王德勝紀功碑、宿城仙人屋石刻等市縣(區)級文物保護單位均在其中。
“從今年6月份起,我們工作人員奔走2800多公里,對全市800多處文物進行了安全巡視。巡視過程中,對出現瑕疵、破損的文物,我們及時拍照存檔,并向市文物局匯報,迅速采取措施進行修復,使得這些文物處于穩定、安全的狀態,確保連云港地區文物視頻拍攝工作的順利完成。”市重點文物保護研究所負責人告訴記者。
該負責人介紹,“江蘇省不可移動文物多媒體資源庫”是江蘇省文物局和南京圖書館聯合申報、由全國公共文化發展中心批準立項的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地方資源建設項目。項目以江蘇第三次全國不可移動文物普查數據為基礎,規劃將江蘇2萬余處不可移動文物的文字、照片和視頻等信息整合為多媒體資源數據庫,并免費向社會公眾開放,實現文化遺產資源的社會共享。
“運用科技手段講述每處文物背后的故事,多媒體資源庫無疑讓文物‘活’了起來。它讓市民更為直觀地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感受它們的魅力,激發了市民對中華傳統文化的了解、認同和熱愛,將其內在的精神更好地傳承下去。”這位負責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