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武娜 周宗江) 近日,有一名年約十四五歲的男孩,在市區某小區內陸續敲開多戶居民的家門,自稱是業主的鄰居,忘了帶鑰匙,要借手機打電話給爸媽,隨后又要借錢打車找爸媽,待晚上回家再還錢。業主好心借給他20元錢,誰知這名男孩既不是鄰居,也沒有還錢。這是市民王女士遭遇的尷尬情況。
事件:自稱鄰居借錢打車
市民王女士家住市區朝陽路一所小區,三天前的下午,她正在家里打掃衛生,突然響起一陣敲門聲,她上前開門,只見一名十四五歲的男孩站在門口,這名男孩自稱是她樓上的鄰居,正在我市一所學校上初中,出門后將鑰匙落在家中,現在回不去屋里,想借手機打電話給父母。王女士瞧著孩子不像說謊的樣子,就將手機借給了他。男孩拿著手機按了一串號碼,結果對方顯示已關機。
男孩把手機遞給王女士,低著頭說,爸媽手機都關機了,希望王女士能借點錢給他打車去找父母,等晚上回家,再將錢還給王女士。王女士當時也沒多想,就借了20元錢給男孩。
這事王女士也沒放在心上,沒想到第二天,她在小區里散步,和小區居民聊起此事,居然還有兩位居民也遇到了同樣的事情。王女士這才意識到自己受騙了。
物業:貼通知讓業主警惕
“雖然借的錢不多,甚至還不夠買一頓菜錢,但一想到這男孩不是鄰居,自己好心借錢給他,竟然上當受騙,感覺內心實在不舒服。”王女士昨天向記者述說時,一臉忿忿不平的樣子,她說,越想越擔心,怕是小偷的踩點行為。
為了防止小區更多居民上當受騙,王女士將這樣的情況向小區物業反映。物業對此事非常重視,一邊讓王女士報警,一邊發警惕通知貼在各樓棟前。
據物業有關負責人分析,因小區采取的是封閉式管理,戶主進樓進電梯都需要刷電子卡,所以這名男孩一種情況是趁沒人時候進樓爬樓梯,逐層敲門,看有人在家便稱自己是鄰居。還有一種情況便是男孩尾隨其他業主進入電梯,待業主進門后,他才出電梯,然后挨家挨戶敲門,看是否有人在家。對此情況,小區物業也建議市民,對跟隨自己進電梯又沒有電子卡的人要多留心。
警方:提防陌生人敲門
昨天,筆者也為此事采訪了路南派出所民警,一位有著多年辦案經驗的民警說,在辦案過程中,經常聽到市民談論此類事件。民警分析,一方面,有的家庭對孩子管教較嚴,平時不給多余的零用錢,所以孩子需要錢的時候,就采取行騙的手段獲得。另一方面,由于數額較小,被騙的市民多數選擇不報案,有的孩子正是利用了市民的心理,并選擇鄰居互相不認識這點行騙。
警方提醒市民,如果遇到此類事情,市民可多問孩子家中的情況,辨別真假,不能讓小孩利用人們的善心行騙,如需幫助可打電話找民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