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記 者 趙 芳 見習記者 魏吉珂 通 訊 員 江 榮 陳關巧)最近港城天氣越發寒冷,因為氣候原因,感冒發燒的患兒增加不少,市第一人民醫院兒童輸液室的護士們忙得腳不沾地。而日前,該院一天的中午時段就發生了3例兒童高熱驚厥事件。值得注意的是,很多都是家長盲目給孩子加衣服、加被子所致。
兒童輸液室
一天三兒童暈厥 護士忙急救
“護士,護士,快來啊,我家孩子怎么了?”日前,市第一人民醫院兒童輸液室里,原本嘈雜的大廳被一位家長焦急的呼救聲掩蓋。
聽到呼救聲,護士立刻跑過去,只見一個2歲左右的女孩四肢抽搐、雙眼上翻、口唇青紫,于是護士迅速將患兒平放在地上,頭偏向一側。
掐人中、呼叫另一名護士推搶救車、打電話通知醫生、迅速給患兒吸氧,隨后根據醫囑給患兒進行了水合氯醛灌腸,搶救動作一氣呵成,很快患兒停止了抽搐。
就在護士正處理第一位患兒后續工作時,只聽另一邊又一位家長呼救:“護士,護士,快來呀,我們家寶寶也暈倒了。”
快速過去查看:高熱驚厥!護士們再一次迅速投入搶救,經過通力合作,這個9個月的男嬰漸漸恢復了意識。
護士們在忙碌中還沒緩過神來,大廳里再次響起呼救聲,護士推著搶救車直接跑過去:平放、頭偏向一側、掐人中、配合醫生。聽到患兒“哇”的一聲哭喊,周圍的人都松了一口氣。
“一個中午連續發生了3例高熱驚厥,想想都有點后怕,幸好我們搶救得及時。”回憶起當天的搶救場景,市第一人民醫院兒童輸液室護士孫夏說道。
“感冒發燒捂出點汗好得快?”
不能這樣做!
“其實,類似的案例往年也會上演,不少人錯誤地認為,孩子感冒發燒,只要捂出點汗,病就好得快些,殊不知盲目加衣服、加被子捂汗,會讓孩子的體溫越來越高,容易出現高熱驚厥。”市第一人民醫院兒內科主任醫師楊自金說,“接診中,我經常看到一些孩子被家長捂得嚴嚴實實,尤其是冬天,不少孩子生病后穿得太多,臉被捂得通紅。”
據介紹,高熱驚厥發生主要是因為嬰幼兒神經系統發育不完善,內抑制功能比較差,神經傳導纖維外面的髓鞘未完全形成,相互間的絕緣性差,因此,一旦受到外界刺激(如高熱等),興奮就很容易擴散而引起驚厥。
“發燒的孩子需要的是冷卻,而不是加熱。孩子的身體狀況同成年人不一樣,成年人可能在很熱的環境下通過身體出汗來調節體溫,而寶寶的體溫調節機制沒有那么完善,生病的寶寶在很熱(并且很悶)的環境下,熱量會困在身體里出不來,反而讓他們更加難受。”楊自金說。
秋冬季是高熱驚厥容易高發的時節,因為秋冬季很多家長喜歡給孩子多加衣服,導致散熱受阻。高熱驚厥在小兒中還是比較多見的,在嬰幼兒中的發生率占4%-5%,常見于6個月-3歲。
“對于體溫在39℃以上、小于3歲的患兒,家長應馬上帶著孩子上醫院,體溫太高容易導致高熱驚厥。”楊自金說。
寶寶高熱暈厥
這些科學應急方法家長要掌握
冬季天氣寒冷,小孩子很容易感冒發燒,面對孩子高熱驚厥,楊自金介紹了一些科學的應急方法。
楊自金說,高熱驚厥時,家長不要慌忙把孩子抱起來,應將孩子迅速擺成側臥位,這樣做可避免患兒嘔吐時發生窒息的危險。“在家的時候,家長可不要亂掐人中,畢竟寶寶皮膚比較嬌嫩,搶救時護士只是應急掐5秒鐘左右,等氧氣來了就給孩子吸上氧了。”
家長要迅速將孩子衣服解開,以便孩子呼吸順暢和散熱;解開衣領,用紗布包裹壓舌板或筷子放在上、下磨牙之間,防止咬傷舌頭,如果牙關緊閉,不要強行撬開;及時清除孩子口、鼻中的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暢。隨后,在寶寶前額、手心、腋窩、大腿根處放置冷毛巾,并經常更換。
“此時不要給孩子口服或喂服退燒藥,以防引起窒息,可以在孩子肛門內放入退熱栓。”楊自金說,當孩子驚厥停止后,家長要立即送孩子去醫院,如果抽搐超過3分鐘還未停止,立即送孩子就近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