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 徐譽寧 陳蘇鳴)近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了《2018年第三季度城鎮儲戶問卷調查報告》,其中,傾向于“更多消費”與“更多儲蓄”的居民比例有所上升。昨日,筆者從中國人民銀行連云港中心支行了解到,港城市民近期的消費意愿與儲蓄意愿同樣有所增長,大膽消費的同時,儲蓄的傳統觀念依舊占據一定的地位。專家表示,市民可根據自己的需求匹配不同的理財方式,通過有效配置家庭資產,實現家庭收益的最大化。
從7月份開始,市民趙先生便開始著手準備自己年底的婚禮,他算了一筆賬:今年裝修房子和購買家具家電,一共花費了近20萬元。趙先生告訴筆者,為了準備婚事,他幾乎花光了多年的積蓄。他決定從本月起開始攢錢,來應付婚后的各項開支。
筆者從中國人民銀行連云港市中心支行了解到,全市7月末住戶存款余額達1388.11億元,與當月初相比減少4.55億元。該數據充分說明,截至2018年7月末,港城市民消費意愿高于儲蓄意愿。
難道老百姓只愛消費不愛存錢?事實不是這樣。該問卷調查報告也顯示,2018年三季度,傾向于“更多儲蓄”的居民占 44.3%,比上季上升 0.7 個百分點。中國人民銀行連云港市中心支行提供的數據也證明了這一點。這些數據充分說明,老百姓愛消費的同時依舊沒有忘記儲蓄,儲蓄的傳統觀念仍然發揮著難以取代的作用。
據了解,截至今年8月末,我市住戶存款余額總體上呈現增長趨勢。據銀行有關人士介紹,除居民收入增加、勤儉觀念影響等傳統因素外,與居民投資渠道較少,加之股市大盤頻繁波動,有著很大關系。筆者了解到,從7月1日至9月18日,上證指數收于2699.95點,2個多月以來,大盤指數下跌5.18%。經歷了無數次“過山車”般的行情波動,卻換來微薄的收益甚至被套牢,讓老百姓更傾向于把錢存入銀行或者用來消費,而不是投入股市。而這一點,從《2018年第三季度城鎮儲戶問卷調查報告》中也可以看出,三季度傾向于“更多投資”的居民占 29.7%,比上季回落2個百分點。
那么,居民該如何有效配置家庭資產,實現家庭收益的最大化呢?中國銀行連云港分行財富中心主任陳雙亮表示,通常,家庭資產配置追求的是“流動性,收益性,安全性和保障性”各種目標的綜合,但各種目標很難通過單一產品實現,所以就需要通過資產配置方式,運用產品組合來滿足家庭的綜合需要。
陳雙亮建議,通常情況下,流動性對應的是短期內家庭應急的活錢,居民可以配置銀行活期存款,按日計息的“日計劃”類理財,或者貨幣類基金。需要特別說明的是,除了活期存款,其他高流動性理財產品往往在非工作時間有進出限制,需要市民留意,避免影響使用。
同時,資產收益性對應的是家庭資產增值需要,可以考慮銀行非保本類理財,集合信托計劃、債券或者股票型基金等,但高收益往往隱含高風險,廣大居民在購買前最好咨詢金融機構專業人員;安全性往往對應家庭的中長期剛性用途,比如子女教育等,市民可以考慮利率上浮的銀行長期大額存單,中長期保本類理財或者國債等。
至于保障性方面,主要指的是家庭的意外需求,通常配置一定比例的重疾或者意外保險來實現。以上幾類資產基本可以滿足一般家庭的常規需要,但由于每個家庭具體情況千差萬別,陳雙亮建議廣大居民在資產具體配置前,還應咨詢相關專業人員,靈活調整各類資產配置比例,從而實現家庭收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