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王文 楊開林 劉罡 駱然)在前不久閉幕的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期間,連云港備受世界矚目。6年來,“一帶一路”從愿景到現實,正在朝著和平、繁榮、開放、綠色、創新、文明的方向不斷走深走實,結出豐碩成果。而連云港,作為擁有國內首個“一帶一路”實體項目的絲路明珠,正在奮力打造“一帶一路”交匯點建設的強支點。
如今的連云港,已經遠遠不止是人們印象中的孫悟空的老家,抑或是一座山海相擁的旅游城市。它的新名片,已變為聯結“一帶一路”的綜合交通樞紐、國際物流中心和開放型經濟發展新高地。怎樣做好強支點城市?融入“一帶一路”,連云港將圍繞“高質發展、后發先至”主線,努力走出一條以港興市、產業強市、綠色發展的創新之路。
以港興市陸海聯動
驅車進入連云港港口,十分鐘后行駛至港口廟嶺作業區后方,毗鄰隴海鐵路和港口集裝箱碼頭、散糧泊位,南側距離集裝箱碼頭前沿不到600米,便看見“連云港中哈國際物流基地”的大門,這里是港口的黃金地段。幾臺紅色龍門吊正在忙碌,龍門吊下方的鐵路線直連隴海鐵路。22萬平方米的一期集裝箱堆場,1763個集裝箱位,整齊地堆放著五顏六色的集裝箱,基地運行井然有序。
2018年,哈薩克斯坦小伙迪馬士來到中哈物流合作基地成了一名翻譯。在他看來,中哈物流基地與哈國霍爾果斯無水港已形成業務、人員全方位互動,實現信息化平臺交換與共享,展示了“一帶一路”倡議的美好前景。
港口是連云港最重要的資源。連云港港是中國首個鐵路和海運無縫銜接、最早開展貨物海陸聯運和集裝箱鐵水聯運的港口,現在已逐步構建起環太平洋、中亞、歐洲國際物流運輸體系。2014年5月19日,“一帶一路”首個實體平臺“中哈物流合作基地”落成。現在,除了多式聯運監管資質,連云港還具備保稅倉庫功能,擁有海關各項便利服務舉措,信息聯通水平全國領先。“過去,經霍爾果斯到阿拉木圖的貨運班列需要水路轉公路,單程需要12天左右。”中哈物流公司生產業務部部長孔祥偉介紹,海鐵聯運后,貨物運輸時間縮短了一半,費用節省了20%。
在深水大港、遠洋干線和中歐班列實現融合聯動的同時,連云港著手建設更為便捷的交通網。2018年,連云港開行國際貨運班列800列,吞吐量2.35億噸。“十三五”期間,港口將全面建成30萬噸級航道二期、徐圩30萬噸級原油碼頭等工程,實現贛榆港區15萬噸級航道、灌河港區5萬噸級航道建成通航,東方大港已成為連云港揚帆起航的有力支點。
產業助推支點起航
東方大港遠航,需要堅實的產業基礎支撐。對連云港來說,要實現后發先至,必須走創新發展、綠色發展、特色發展、跨越發展之路。
后發先至,既是信心,更靠實力。按照《連云港市建設“一帶一路”支點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各地更有效地踐行“后發先至”的理念,更有力地提升連云港支點的功能。
在上合物流園專用鐵路東辛農場特大橋的建設現場,長達2.7公里的混凝土橋身如同銀色巨龍蜿蜒橫跨東干河兩岸。作為上合物流園專用鐵路項目的重要節點工程,東辛農場特大橋已經基本建成。項目負責人朱鵬學告訴筆者,項目建成后可以連接連鹽鐵路和亞歐大陸橋,屆時,園區的多式聯運交通運輸體系將得到進一步完善。
信念指導著行為。在上合物流園,管委會工作人員拿出規劃圖,邊走邊告訴筆者,這些圖紙已經變成了現實。總投資5億元的中外運物流中心項目,已完成工程招投標,預計2020年建成投用。此外,礦石精選中心一期工程項目設備陸續進場安裝調試,辦公樓、廠房地基處理同步進行。
上合物流園只是縮影。現在,圍繞打造“一帶一路”交匯點建設的強支點,連云港形成了“建設大港口、構建大交通、推動大開放、發展大產業、城市功能和品質大提升、實現大發展”的思路,截至2018年明確了266個具體項目,工業應稅銷售收入從黨的十八大前的746億元增長到2366億元,形成了石化、冶金、裝備制造三大千億元級產業集群,12個百億元級特色產業,一批重大臨港產業加速集聚,為連云港實現后發先至奠定了厚實的產業基礎。
高質發展加速崛起
翻開連云港市產業數據,新醫藥、新材料、新能源和高端裝備制造構成了連云港的支柱產業。然而,連云港曾是一個資源大市。資料顯示,上世紀90年代連云港每天原鹽產量達到4155噸,磷礦石產量達到825噸,化肥產量為401噸,水泥產量為942噸,純堿產量為333噸。產業結構是如何轉型的?答案就是找到“短板”,瞄準高精尖,堅持高質量。
在連云港益海糧油工業有限公司全自動化生產線中,一罐罐“金龍魚”一級精煉大豆油排隊等待裝箱,分裝、封箱流程全部由機器完成。在食用油生產實驗室,經過脫蠟預涂罐,油品每一小時就要抽檢一次,實驗室的抽檢員實行24小時輪崗制,確保油品從制作到餐桌的質量萬無一失。“2000年,新加坡僑企益海嘉里來到連云港港區,投資興建了益海糧油公司,那個時候這里還是一片荒地,近20年了,我們早已成為連云港的明星企業,也帶動了連云港其他企業的發展。”工作人員介紹,益海糧油連云港公司已成為連云港進出口大戶。
堅持高質量發展、高質量追趕,提升了連云港企業與產品“走出去”“引進來”的檔次。筆者從相關部門了解到,2018年,全市完成進出口總值95.5億美元,同比增長16.2%,高于全省平均增幅3.8個百分點,進出口規模首次超過90億美元大關,創歷史新高。尤其是“一帶一路”相關國家逐漸成為港城企業境外投資的熱點地區。據統計,在對“一帶一路”相關國家投資中,連云港市投資地已延伸到馬來西亞、卡塔爾、哈薩克斯坦、柬埔寨、白俄羅斯、巴基斯坦等沿線國家。
同時,連云港企業也獲得了更多的海外訂單。從貿易市場來看,與“一帶一路”相關國家進出口增長較快,成為連云港貿易市場的一大亮點,港城出產的干香菇、尿素、切片化學元素、碳酸鈉和太陽能電池等商品遠銷“一帶一路”沿線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