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記 者 史衛平 通訊員 王圓圓 龍文芳)日前在贛榆召開的全省社區矯正中心建設管理督查工作會議上,贛榆區社區矯正中心順利成為全省首家省級社區矯正示范中心,其獨家打造的“智慧矯正”監管系統也將在全省推廣。
記者從市司法部門了解到,贛榆區社區矯正中心目前擁有全市首家“一站式社區矯正綜合業務大廳”,設立入矯接收登記、生物信息采集、心理測試、定位手機辦理、解除矯正及綜合業務辦理等服務窗口,解決了社區服刑人員一件手續多科室周轉的問題。社區矯正中心內設“智慧矯正”監管平臺,主要包括網上綜合辦公、動態精細監管、電子積分考核、自主語音匯報等主要功能,借助現代化信息技術,將對社區服刑人員的監督管理、教育矯正全部納入信息化管理模式。
“對社區服刑人員的入矯、監管、教育、考核、獎懲及解矯等工作,全部通過系統逐級審批,并形成相應的電子證據,實現社區矯正工作的網上辦公和全程留痕。我們這套‘智慧矯正’系統將在全省推廣。”贛榆區社區矯正中心負責人介紹說。
據悉,“智慧矯正”系統通過利用手機GPS定位功能配合電子地圖,為社區服刑人員劃定了“人工圍欄”,一旦違規“越界”即發出警報,向其監管責任人發出警示信息,通過活動軌跡查詢,準確掌握社區服刑人員真實去向,形成24小時網上監管,杜絕不請假外出現象。同時利用指紋和臉譜考勤,實現電子簽到積分考核。社區服刑人員根據管理等級,在規定時間撥打匯報電話,平臺自動記錄通話內容和時長,也可轉平臺人工服務,通話內容自動錄音,錄音文件可以下載或在線收聽。
截至今年11月底,贛榆區共有在冊社區服刑人員649人,其中管制6人,緩刑599人,假釋33人,暫予監外執行11人。社區矯正中心充分利用贛榆抗日山烈士陵園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區法治公園法治教育基地、石橋生態園技能培訓基地、沙河子陽光就業扶助基地等,對社區服刑人員開展愛國主義和法律法規教育、職業技能培訓等,幫助他們更好地回歸融入社會。同時積極動員企業、技校參與社區矯正幫扶工作,通過捐贈物資、提供就業崗位、技能培訓、專業服務等方式,為社區服刑人員回歸社會提供基礎性幫助。
此外,為解決鄉鎮社區服刑人員到區社區矯正中心路途遙遠周轉費時、行政區劃較小的鎮社區服刑人員數量少以及開展集中教育、社區服務活動條件有限等問題,今年9月,贛榆區社區矯正中心率先在墩尚鎮試點設立社區矯正分中心,輻射墩尚、沙河、宋莊三個鎮。下一步還將在金山、石橋、城頭、海頭四鎮再建設4個分中心。